藏品
大洋洲墓所出青銅器,工藝精美,品種繁多。
粗略加以分類,禮器中的食器有鼎、鬲、甗、簋、豆、匕等,酒器有罍、瓿、卣、壺、瓚、勺等,樂器有鎛、大鐃,兵器有胄、鉞、戈、戟、矛、長刀、短劍、鏃等,用器有杖首、炭箕、廚刀等,工具有斧、鑽、鑿、刻刀等,農具有耜、臿、犁、鐮等。此外還有若干飾件和用途有待研究的雜器。
斷代
從出土陶器看,大洋洲墓相當吳城文化二期 (相當商代晚期 )。墓中青銅器不少帶有商文化二里岡期的特點,如大方鼎,除立耳上飾有伏虎外,形制紋飾及製作工藝都和河南鄭州的出土品一致;三足提梁壺形制類似陝西城固龍頭鎮的壺;大鉞花紋布局類似湖北黃陂盤龍城的鉞。還有一些青銅器則有商代文化殷墟早期的特點,如方卣很像殷墟小屯YM331的卣,豆很像小屯YM388的白陶豆。有人認為這種新舊因素並存的現象同於殷墟早期某些青銅器墓,由之推斷大洋洲墓也相當這一時期。但也有學者認為大洋洲墓應再晚一些。
青銅器
大洋洲墓青銅器還有不少大型器物,例如大方鼎通高97厘米,重49.2千克,形制宏偉,大甗通高110厘米,重78千克。
異常精美
有些青銅器異常精美,例如,有一件方卣,通高29厘米,細頸方腹,提梁貼靠頸側,梁端為龍首形,蓋鈕與梁間有蛇形絆鏈,器飾饕餮紋,圈足飾鏤空雲紋,腹面有孔,內部有十字形管道,底部也是雙層,便於用炭火或沸水加溫;還有一件饕餮紋小方鼎,底部也是雙層,兩底間的腹面設一小門,可以向上揭開,將炭火置入加熱。這兩件器物達到商代青銅工藝的最高水平,結構複雜,鑄造的方法有待鑑定研究。
裝飾工藝
青銅器的裝飾工藝也較發達。一部分戈的內部有嵌綠松石的花紋。據學者觀察,大鉞上有嵌紅銅的花紋,是這種技術最早的例證。
成組成套
大洋洲墓的青銅器多成組成套,有的器種有若干件,例如夔形足的扁足鼎有大小不同30多件。與鼎配合使用的匕,也有多件,重疊放置。有的器種有幾種形制,如工具中有形狀、尺寸都有差異的鑽,有平刃、斜刃的刻刀。農具中的犁和臿,也有不同的類型。鏃的種類更多,顯然各有特殊的用途。
農具
農具的眾多,堪稱農業考古上的重大發現。其中鐮的形制,顯然是後來流行於長江下游的鐮的前身。青銅犁的時代這樣早,也足以令人驚異。
象徵權威的器物
大洋洲墓中有一些象徵統治者權威的器物,如象徵兵刑權力的大鉞。還有瓚,前部形如粗矮的觚,高17厘米,後有長柄,系舉行隆重的裸禮時所用,甚為罕見。由此看來,墓主應有很高的身分。
地方特色
大洋洲墓的青銅器許多與中原商文化的器物相同或類似。但用中原的標準來觀察,又有不少明顯的地方特色。例如,在禮器的組合上,缺少了尊、觚、爵、角、斝等常見的酒器。即使是形制和中原類同的器物,不少也有特別的裝飾或花紋,如器耳上多附加虎、鹿一類動物形飾,紋飾間多有“燕尾”形的索紋、闊口的牛首紋等。此外,墓中青銅器還可舉出以下特點:
在食器中,扁足鼎尤為多見,有大小不同的30餘件。鼎耳上都飾立虎,扁足作浮雕狀的夔形,與1975年江西清江鋤獅腦出土的一件相似。個別還有扁足作魚形的,更為特異,中原地方未見。
酒器中的瓿,圜底,飾弦紋,很有特色,當地陶器也未見類似形制。
樂器中的大鐃,在商代是南方特有的器種。三件紋飾彼此不同,有的飾有雲紋、聯珠紋,和江蘇等地的出土品接近;有的飾勾連雷紋,前所未見。
兵器
兵器的特色更多。戈均系直援無胡,有方內、曲內兩大類。其中曲內的,內作無角獸首形,顯示利齒。長刀形狹長,前端勾卷,背上有插入□內的片狀環,頗似山西石樓等地的出土品。戟為渾鑄,以直援的戈與長刀合為一體,與周初的勾戟類似而不同。矛的類型也較多,有的□部有伸出的系環。箭鏃類型很多,有的是單翼的,即一側的翼特大,或以為是一種魚鏢,尚待研究。
兵器中的短劍尤其值得重視。這種短劍的劍身下端平直,有短莖,比西南地區出土的早期柳葉形劍、周初的柳葉形劍更近於東周流行的劍的形制。這種短劍的發現,有可能為東周劍的起源提供新的線索。
另有一種扁平無銎的圓刃斧,件數較多,是兵器還是工具不很清楚。個別器上鑄有符號,類於當地陶文,可能是文字。還有一種曲尺形的扁平端刃器,用途也待研究。弧形刃的刀,或許與南方多見的靴形鉞有關。長方形無柄刀,可能脫胎於當地文化中的一種陶刀。
青銅人面
在大洋洲墓中還出土有一件青銅人面。此器高60厘米,作兩面相同的人面形,中間有管上下通貫,可插入木質桿狀物。人面頂上有雙角,角上飾雲紋,雙目圓睜,尖耳闊鼻,張口,露出牙齒,有一對卷彎的獠牙。人面的造型與現藏於日本泉屋博古館的青銅鼉鼓紋飾中人形的頭部相似,富於神話意義。此器可能與當時的祭祀崇拜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