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維特蘭娜

斯維特蘭娜

斯維特蘭娜,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唯一的女兒,被稱為“克里姆林宮公主”。封建時代的婚姻,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經過自由戀愛,沒有感情基礎,所以造成多數人婚姻的不幸。

概述

女兒斯維特蘭娜是父親史達林的“掌上明珠”。女兒性成熟得早,墮入情網無力自拔。父親的措施就是把那個“該死的人”流放並判刑。女兒的三次婚姻都是不幸的,最後只有逃亡國外。
封建時代的婚姻,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經過自由戀愛,沒有感情基礎,所以造成多數人婚姻的不幸。想不到在革命後的蘇聯,同時又是作為“偉大領袖”的父親,腦子裡還存在著濃厚的封建意識,對女兒的婚姻橫加干預,結果女兒背叛父親,最終逃亡國外。
1925年,史達林的女兒斯維特蘭娜·阿利盧耶娃出生了。
女兒長得美,性情文靜溫和,會唱歌跳舞,愛學習,不淘氣,與她的哥哥瓦西里形成鮮明的對比。她的一顰一笑,像春風化雨似的滋潤著父親冰凍的心田,深受父親喜愛,成為名副其實的“掌上明珠”。
父親對女兒的打扮要求嚴格,不許擦胭脂抹口紅,不許穿鮮艷的衣服,不許穿短衣、短袖和短襪,以免裸露出膝蓋和手臂。儘管如此,女兒樸素的裝束反而陪襯出一種質樸的美。
自從母親死後,女兒逐漸取代母親的地位,在家裡成了小女主人。
父親經常和女兒玩通信遊戲,派專使遞送,不斷傳遞信息。在信中,父親稱女兒為“小麻雀”、“小女主人”,而把自己稱作“管家的可憐書記”、“第一號秘書”。下面只從女兒寫給父親的許多信件中,摘錄出一封,可見一斑。
“1934年10月21日致約·維·史達林同志,第一號秘書。
命令,第4號。
我命令你帶我去(看電影)吧。
簽名:女主人 小斯維特蘭娜。
第一號秘書籤名:我服從。約·斯”
女兒在上學期間,父親派秘密警察暗中監視和保衛。
值得一提的是,被女兒稱作“奶奶”的奶媽亞歷山大德拉·安德列夫娜是個厚道的、了不起的婦人,她一直陪伴著女兒30年,認識許多政治家和作家。女兒說:“奶奶最崇拜的是我母親和布哈林!”當高爾基聽說奶奶讀了很多作品後說:“誰敢說她是個無知的老太婆?!”奶奶死後,被埋在阿利盧耶娃的身旁。
衛國戰爭爆發後,女兒被疏散到古比雪夫去上中學。回到家後,父親送給女兒一本《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女兒不看,父親很生氣,說她“變了”。父親對女兒的要求是低眉順眼,馴服恭敬,樣樣聽話;可是女兒卻相反,變得越來越不聽話了。
女兒性成熟得較早。還在念國小四年級時,就懂得談戀愛,曾背著別人與同班同學米沙親嘴。以後長到16歲時,情竇初開,正值青春期,女兒首先感興趣的就是自由戀愛。
1942年11月8日,在眾多的酒肉朋友中,她哥哥瓦西里把一個名叫阿歷克謝·卡普列爾介紹給她。卡普列爾是《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9年》電影片腳本的作者,又是知名度較高的導演,快40歲了,長得也不好看,肥肥胖胖的,寫的作品也不那么好,但他卻見多識廣,善於辭令,能使莫斯科的許多婦女著迷、上鉤。
情網一經張開,總有一些不辨方向的蝴蝶被粘住。那時女兒還是個不懂事的女孩子,心地良善,思想單純,不了解她所生活的那個世界,不了解她的父親,更不了解這樣盲目戀愛會給自己今後的生活帶來什麼後果。她一下子就莫名其妙地墮入了卡普列爾張開的情網。
在他們談戀愛的過程中,他給她看海明威尚未發表的小說,向她稱讚早已被鎮壓的詩人古比廖夫,向她介紹歐美社會情況……這樣做,在當時就叫做“從思想上腐蝕女人”,不用根據其他罪行,僅此一項,就夠判刑的了。他們經常在一起散步,聊天,下小飯館,看戲,聽音樂會,參觀畫廊,還照過一些相片和寫了一些情書,甚至發展到暗中擁抱接吻……而這一切,每天跟在他們後面監視的秘密警察都向貝利亞作了詳盡的報告。
那時正值史達林格勒大會戰期間,父親整天忙於戰事,無暇顧及,直到秘密警察的小報告越來越多、事態發展也越來越嚴重時,父親才不得不過問一下。1943年3月3日早晨,女兒正準備去學校,父親衝進屋去大聲叫嚷:“把信交出來!”並說:“我全部知道了,你們在電話里說的話的記錄全都在我這裡。”女兒把信件和照片交給了父親,並聲辯說:“我愛他!”這一下可惹怒了父親。父親在盛怒之下打了女兒兩個耳光,罵道:“你也不照照鏡子,像你這樣的誰要?!他周圍的娘兒們有的是,你這個傻瓜!”在轉身出去時,父親對奶媽說:“想想看,她已經墮落到何等地步!現在仗打得這樣緊張,她卻一直忙著……”
事隔幾天,貝利亞送來關於卡普列爾的調查報告,那上面寫道:“卡普列爾有個姐姐在法國。他同美國記者沙皮羅和帕克見過面。他不承認自己有罪,但根據情報已經揭穿了他……”
父親是信任貝利亞的。無須考慮,他立即下令把那個“該死的人”流放到沃爾庫塔,判有期徒刑10年。
後來,卡普列爾寫信給史達林:“我被特別會議判了罪,說我有反蘇維埃言論。我沒有承認這種言論,現在也不承認……請允許我到前線去,我懇求您。”像這樣的信,父親當然不會看到而且也是不屑一顧的。
雖然父親採取了有力的措施,“棒打鴛鴦”,把他們強行拆散,但這無疑是給女兒心上捅了一刀,使女兒的心靈創傷在長時期內難以癒合。此後幾個月內,父女關係疏遠,形同路人,很少見面。
至此,女兒的婚姻大事並未解決,個人悲劇仍在繼續上演。
1944年,女兒進入莫斯科大學歷史系學習,很快地又繼續找對象談戀愛了。1945年春天,女兒告訴父親,她準備同國際關係學院的學生、猶太人格里戈里·莫羅佐夫結婚。莫羅佐夫長得英俊漂亮,出身於富有的知識分子家庭,其父是個科研所的副所長。當時父親對這門婚事並不反對,說:“是的,春天來了,見你的鬼,你願意怎樣就怎樣吧!”父親不準女婿到家裡來,他認為這個人向女兒求婚的動機不純。
女兒生了一個男孩約瑟夫,產後不久,她就同莫羅佐夫離婚了。
父親事先並不知道女兒已經離了婚,但當知道後,他就按照自己所喜愛的思維方式,硬把一個男人“塞”給了他。
1949年女兒大學畢業了,父親把亞·安·日丹諾夫的兒子尤里·日丹諾夫當成“駙馬”選做女婿,並對這樁“門當戶對”的婚事感到很滿意。
尤里·日丹諾夫當時是羅斯托夫大學的副校長,年齡比女兒大10多歲。他們結婚後,讓他們搬到孔策沃別墅住,但他們討厭與父親眾多的將校衛士們為伍,說“住進去就好像是個囚徒”,一直沒有去住。
1950年冬天,女兒又懷孕了,得了嚴重的腎炎,生了一個女孩後又離婚了。
1952年,女兒在莫斯科蘇聯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學研究所當研究生,畢業後,在莫斯科大學任教。11月8日,女兒與父親在孔策沃別墅呆了整整一天。12月21日,女兒在孔策沃別墅最後一次見到父親。
當時,父女之間平時很少來往,但還保持著通信聯繫。1953年2月10日女兒來信說:“我很想見你,告訴你目前我的生活狀況……至於尤里·安德列耶維奇·日丹諾夫,我和他早在新年前夕就徹底分手了……不,我早就跟這個乾巴巴的教授、冷酷無情的飽學之士過夠了,讓他自己鑽進書本堆里去吧,他根本不需要什麼家庭和老婆……目前我還有錢,就是你寄來的那些,所以問題不僅僅在這方面。”
1962年以後,女兒在莫斯科外文書籍出版社做翻譯工作。
1964年,女兒和57歲的印度共產黨員布拉傑什·辛格結了婚,這是她的第三次婚姻。布拉傑什出身於印度著名的辛格家族,受過良好的教育,文化素質高,心地善良(連蒼蠅、蚊子都不讓打死),一直在蘇聯工作。雖然布拉傑什身體不大好,經常生病,但女兒還是愛他的。後來,因為蘇聯政府不準他回印度治病,遂於10月份在莫斯科病逝。
女兒是1951年入黨的。1962年她接受教堂洗禮,皈依東正教,並取了一個希臘教名:福汀娜。
1964年12月,女兒借護送布拉傑什骨灰的機會到達印度,在那裡住了一段時間,然後轉道瑞士逃亡美國。
女兒的逃亡事件轟動世界。在當時看來是一種“叛國”行為,因而必然會遭到各方面的批評、指責、攻擊甚至肆意詆毀,這是不足為奇的。
女兒在美國靠寫作維持生計。她用女性特有的細膩筆調寫了《致友人的二十封信》和《僅僅一年》兩本書。書中對她父親和史達林時代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均有所揭露和批判,受到廣大讀者普遍的關注。
1970年4月,女兒同美國一個建築師威廉·彼得斯結了婚。1971年他們生了一個女孩奧爾加。因為性格不合,他們於1973年5月離了婚。
1984年11月1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通過關於恢復她蘇聯國籍的命令,並同意接受奧爾加加入蘇聯國籍。於是,母女倆就回國居住了一段時間。但是,由於種種原因,1986年4月,她們再次離開祖國重返美國定居。

家庭

斯維特蘭娜曾移居英國斯維特蘭娜曾移居英國
6歲時母親朝頭部開槍選擇自殺;中學時代由於婚姻與父親交惡;後來流亡歐美40餘年,長期與子女分離,又再次遭遇婚姻的打擊。作為一名平凡女人,如果遭受過其中一種際遇就算是大不幸,然而作為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唯一的女兒,她最徹底的背叛了自己的父親,也經歷了這慘不忍睹的一切。2010年4月18日,一部關於她的紀錄片在美國上映。
斯韋特蘭娜在史達林在世時就有不少緋聞,20世紀50年代中期時已結過兩次婚。同第一個丈夫格里戈里·莫羅佐夫生育有一子約瑟夫(後來成為醫生);同第二個丈夫尤里·日丹諾夫(前蘇共中央書記安德烈·日丹諾夫的兒子)生了一個女兒,名叫卡佳。史達林去世後,斯韋特蘭娜沒有受到排擠和打擊,繼續在莫斯科住五居室的房子,每月得到個人撫恤金300盧布,兩個孩子另外各有100盧布。後來,她與印度人拉傑什·辛格同居,辛格是印度共產黨員,在莫斯科一家出版社工作,他的叔叔是尼赫魯政府中的一名部長。1966年10月31日,辛格去世,她申請去印度安葬他的骨灰,她在印度的辛格父母家居住兩個月後到美國大使館請求避難,蘇聯領導人為此撤銷了當時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主席弗拉基米爾·謝米恰斯內的職務。
1970年,她又一次結婚,丈夫是一名美國建築師,名叫威廉士·皮特斯,他們不久生下一女,取名奧莉加。後來離婚。1982年她移居英國,1984年11月帶著小女兒回到莫斯科,沒住多久,她又孤身一人,住在英國西海岸的一家養老院裡,膳宿費同國家負責,每月70英鎊,此外她每周還可領到65英鎊10便士的養老金。

賭氣婚姻難尋真情

作為史達林的女兒,斯維特蘭娜一直受到束縛,尤其是在婚姻上,實際上,她有過4次婚姻,儘管都不如意。
16歲時,在一次聚會上,斯維特蘭娜結識40歲的已婚猶太作家阿列克謝,從而墜入了情網。然而當史達林得知此事後,甚至將阿列克謝先後兩次投入監獄,共達10年之久。“阿列克謝”事件讓斯維特蘭娜開始重新認識父親。後來,她又在英文版的報紙上看到母親身亡的真相:並非死於急性病,而是用手槍自殺,原因是她無法忍受在丈夫身邊的生活。
之後,她開始同父親公開作對。1944年,18歲的她突然宣布跟同學格利克里·莫洛索夫結婚,並生有一子。3年後二人分手。23歲時,她又嫁給了史達林助手安德烈·日丹諾夫的兒子,然而在生了一個女兒後,又離婚了。直到1963年,她遇到了任職於莫斯科一家出版社的印度人布拉耶什·辛格。好景不長,由於布拉耶什身患肺結核,不久就離開了人世。而斯維特蘭娜也是藉此機會流亡西方。

首次出國就尋求避難

1967年3月6日,一位婦女來到駐印度新德里的美國大使館,說她是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的女兒並要求政治避難,當時使館的工作人員以為她是在開玩笑,不過很快就確認這是真的。
但是印度害怕和蘇聯的關係走向惡化,於是安排她飛往羅馬。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幫助下,抵達義大利後的斯維特蘭娜被安排在瑞士住了6個星期,之後轉道美國。就這樣,41歲的她開始了流亡歐美的漂泊生涯。

這次叛逃可謂是“驚心動魄”。斯維特蘭娜是向蘇聯當局請求回到印度安葬丈夫布拉耶什,並遵照遺囑把丈夫骨灰灑向紅海才得到第一次出國機會的。雖然蘇聯當局暗中派克格勃監視她,但是就在回國的前一天,她決定改道去美國。當年,對於史達林女兒的“叛逃”,世界各國媒體爭相報導,但不管斯維特蘭娜的叛逃有多少理由,她的叛國行為必定為人們所不齒。

兒女拋棄孤獨終老

1982年,斯維特蘭娜曾移居英國。然而最終還是回到了美國。
在美國居住了3年後,斯維特蘭娜又遇到了第四任丈夫——美國人彼得斯。他由於妻子車禍死亡,無法走出傷痛。而彼得斯的岳母也是一位俄羅斯人,她希望斯維特蘭娜能和彼得斯再度續緣。在一次派對上,57歲的彼得斯果然和斯維特蘭娜一見鍾情,3周后,他們舉行了婚禮。
婚後,斯維特蘭娜在44歲高齡又生下了一個漂亮的女兒,然而她卻發現丈夫非常軟弱,凡事都要聽命於岳母,這讓她再一次感覺到受束縛的狀態。考慮再三後,她又一次離婚了。
1967年,斯維特蘭娜飛往美國時把一兒一女孤獨地留在了蘇聯。然而1984年,她帶著小女兒回到蘇聯,冷淡的兒子和不願見自己的女兒,讓她飽嘗了失去親情的痛苦。
斯維特蘭娜曾接受俄羅斯電視台記者的採訪,參加了《克里姆林宮公主》這一紀錄片的拍攝,她這樣敘述自己的一生:“我從來不曾有過普通人的生活,這都寫在我的前額上,人們都知道我是誰和我是怎樣的人。這就是命運,我必須忍受這種命運。”

製作完紀錄片後又失蹤了

自從1967年流亡西方以來,斯維特蘭娜曾寫過4本書,用來回憶自己的生活和父親史達林,她通過這些書的稿酬來維持還算不錯的生活,讀者也只能通過這些文字來深切感受她坎坷曲折的一生。斯維特蘭娜·阿利盧耶娃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實際上,在之前20多年時間裡,她一直住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的南部。離婚後的她儘量避開媒體的關注,過自己的隱居生活。然而2007年夏天,當一名執著的紀錄片製片人敲開了一處養老院的大門時,這可能是斯維特蘭娜接受的最後一次採訪。今年4月18日,基於這些採訪的紀錄片在麥迪遜市舉行的威斯康辛州電影節上公開亮相。
斯維特蘭娜之前並不願意接受採訪,但是在紀錄片的製片人帕爾辛娜的數次勸說下,最終還是同意出現在鏡頭前:回顧自己複雜的身世以及挫折的人生,還有當下如何在麥迪遜市隱姓埋名的生活。
但是不要指望能繼續在這裡找到斯維特蘭娜。就在這部紀錄片製作的過程中,斯維特蘭娜已經搬家。製片人表示,斯維特蘭娜已經離開養老院,甚至連電話號碼都換了。“我這一生太沉重了,沉重得不堪傾訴,更不堪活下去。”這也許是她的人生,也是她避世的因由。

斯維特蘭娜逝世

人民網11月29日訊 據BBC報導,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的獨生女斯維特蘭娜·阿利盧耶娃22日在美國華盛頓一家療養院因癌症逝世,享年85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