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的納維亞設計

斯堪的納維亞設計

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這個概念本身源於1954年到1957年的一檔美國和加拿大的人氣電視TV秀,這款節目旨在向人們推薦斯堪的納維亞式坐法、休息、飲食、照明、印刷、讀書、視覺、以及北歐式的思考方式。一言蔽之,即為斯堪的納維亞式生活。這款設計電視秀向人們展示了許多頗負盛名的北歐設計師作品,大多是出自有趣的丹麥和激進的芬蘭設計師,並且為“斯堪的納維亞式設計”建立了語境和辭彙概念。

基本信息

發展背景

斯堪的納維亞設計斯堪的納維亞設計
20世紀四五十年代,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設計的發展是與政府對於設計的重視和扶持分不開的。大概是受英國的影響,戰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為提高工業設計水平均紛紛成立專門部門,控制產品質量與標準化生產。如瑞典,在1900年成立的瑞典設計協會這一時期不僅成為官方機構,專門從事工業設計國民教育,解決工業設計師與廠商之間合作與聯繫的問題,而且鼓勵當時的一些大企業,如陶瓷企業Gustavsberg和Rorstand,以及玻璃企業ORREFORS等設計人員都參加了協會組織的活動,這樣一來,使得設計協會能夠及時掌握、了解企業產品設計與生產、市場之間的聯繫情況,及時通過政府的干預,而使設計與企業、產品、市場、消費者結合。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丹麥的設計受到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丹麥在德軍占領時期,曾出現了一股重新恢復手工製造家具的手工藝復舊風,但這種風氣在戰後由於政府通過對工業設計與家具設計訂立嚴格標準,促進手工藝與現代生產有機結合等措施,而被剎住。戰後丹麥成立了一個專門部門——丹麥家具生產者質量管理委員會,負責管理丹麥家具的產品質量並訂立標準,並對新產品進行抽樣質量檢驗。與此同時,丹麥還成立了丹麥手工業與工業設計協會(Society of Artsand Crafts and Industrial Design),該協會的測試中心對所有丹麥的工業產品進行嚴格的破壞性質檢測,以保證丹麥所有產品的高質量,從而在國際上樹立起“優質產品”的形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設計就相當發達的芬蘭,戰後的設計恢復、發展很快,功能主義的原則與嚴格控制的設計風格上的典雅與人情味,很快使其成為世界工業設計的重要國家。戰後芬蘭成立了一系列與工業設計有關的機構,這些機構有政府的,也有民間自發的。如芬蘭工業設計師協會、芬蘭對外貿易協會、芬蘭手工藝與設計協會等,這些機構從組織宣傳、質檢、標準化等方面對芬蘭工業設計起到了促進和推動的作用。

總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政府對技術,尤其是工業設計的重視、引導與投入,是這些國家設計事業恢復和最終形成地區、民族風格特徵的前提條件。

風格

這種風格與藝術裝飾風格流線型風格等追求時髦和商業價值的形式主義不同,它不是一種流行的時尚,而是以特定文化背景為基礎的設計態度的一貫體現。這些國家的具體條件不盡相同,因而在設計上也有所差異,形成了“瑞典現代風格”、“丹麥現代風格”等流派。但總體來說,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設計風格有著強烈的共性,它體現了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多樣化的文化、政治、語言、傳統的融合,以及對於形式和裝飾的克制,對於傳統的尊重,在形式與功能上的一致,對於自然材料的欣賞等。斯堪的納維亞風格是一種現代風格,它將現代主義設計思想與傳統的設計文化相結合,既注意產品的實用功能,又強調設計中的人文因素,避免過於刻板和嚴酷的幾何形式,從而產生了一種富於“人情味”的現代美學,因而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

代表人物

馬姆斯登和馬特遜

馬姆斯登(Carl Malmsten)和馬特遜(Bruno Mathsson)是瑞典現代設計師的代表人物,他們在20世紀30年代為創立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的哲學基礎做出了很大貢獻,並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設計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他們的家具設計思想建立了瑞典居家環境輕巧而富於人情味的格調,為家庭成員度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季提供了重要的心理依託。馬特遜喜歡用壓彎成型的層積木來生產曲線型的家具,這種家具輕巧而富於彈性,提高了家具的舒適性,同時又便於批量生產。對於舒適性的追求也影響到了材料的選擇,纖維織條和藤、竹之類自然而柔軟的材料被廣泛採用。

丹麥的克蘭特和芬蘭的阿爾托

20世紀30年代還有兩位在斯堪的納維亞很有影響的設計師,一位是丹麥的克林特,另一位是芬蘭的阿爾托(Alvar Aalto)。克林特並不標榜自己是功能主義者,但他早期對於設計的研究關注於標準化、模數結構和實際功能要求,而不是風格上的自我表現。他十分尊重材料本身的特點和手工藝傳統,並善於吸收不同文化和不同歷史階段的精華。他設計的椅子能滿足用戶在實用上和美學上的需要。通過採用不上油漆的暖色木材,不著色的皮革和素色織物,他創造了一種接近自然的設計語彙,成了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的重要特點。克林特在20世紀30年代重新設計了一把摺疊椅和一把躺椅,兩者都是經典性的作品。

在芬蘭,阿爾托以用工業化生產方法來製造低成本但設計精良的家具而著稱。特別有創見的是他利用薄而堅硬但又能熱彎成型的膠合板來生產輕巧、舒適、緊湊的現代家具。他於1928年設計的扶手椅是採用膠合板和彎木製成的,輕巧而適用,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點,既優美雅致而又毫不犧牲其舒適性。阿爾托的其它家具設計也具有同樣的特徵。實際上,斯堪的納維亞的功能主義可以在阿爾托的作品中看得最清楚,他所愛好的有機材料不僅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種溫馨、人文的情調,而且也有助於降低成本,因為木材在芬蘭是取之不盡的。阿爾托也長於玻璃製品設計,他在1937年設計的花瓶採用了有機形態的造型,其創作靈感來自於他的祖國的湖泊邊界線。他的設計還在英國、美國有較大影響,這推動了國際家具設計的“軟”趨勢,並預示著20世紀50年代的“有機現代主義”的基本特徵。PH系列燈具的重要特徵①所有的光線必須經過一次反射才能到達工作面,以獲得柔和、均勻的照明效果,並避免清晰的陰影;②無論從任何角度均不能看到光源,以免眩光刺激眼睛;③對白熾燈光譜進行補償,以獲得適宜的光色;④減弱燈罩邊沿的亮度,並允許部分光線溢出,以防止燈具與黑暗背景形成過大反差,造成眼睛不適。

風格特點

丹麥

在木製家具中,全世界首推丹麥設計最為經典。丹麥設計的精髓是以人為本。如設計一把椅子,丹麥的設計不僅僅追求它的造型美,而是更注重它的曲線如何與人體接觸時作完美的吻合。

瑞典

瑞典風格並不十分強調個性,而更注重工藝性與大眾化。瑞典的設計更追求便於疊放的層疊式結構。

芬蘭

芬蘭設計師追求將山水的大自然靈性融入室內,使其擁有一種源自自然的藝術智慧與靈感。進入20世紀60年代,芬蘭人漸漸將設計風格沉澱為平實、實用,與生活密切結合,逐漸形成芬蘭室內設計的現代特色。

挪威

挪威家具處處滲透出厚重與質樸,富有濃郁的北歐氣質。在挪威風格的設計中,成型合板和金屬運用幾乎達到了極致,常常給人以意想不到的獨特效果,並起到強化風格的作用。

發展

1900年的巴黎國際博覽會

斯堪的納維亞設計斯堪的納維亞設計
在1900年巴黎國際博覽會上,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同時也標誌著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從地方性的隔離狀態激烈地轉變到面對國際性競爭。從20世紀20年代初開始,設

計師和廠家就在積極為1925年巴黎國際博覽會做準備。在這次博覽會中,瑞典玻璃製品取得了很大成功,獲得了多塊金牌,並打進了美國市場。但最值得一提的是丹麥的工業設計,由漢寧森(Poul Henningsen,1894--1967)設計的照明燈具在博覽會上獲好評,被認為是該屆博覽會上惟一堪與柯布西埃的“新精神館”相媲美的優秀作品,並獲得了金牌。這種燈具後來發展成了極為成功的PH系列燈具,至今暢銷不衰。這類燈具具有極高的美學質量,它是來自於照明的科學原理,而不是由於附加的裝飾,因而使用效果非常好,這正體現了斯堪的納維亞工業設計的特色。

1930年斯德哥爾摩博覽會

在20世紀20年代後期,為包浩斯所推崇的功能主義也影響到了斯堪的納維亞各國。其中瑞典受到的影響最大,因為瑞典相對來說工業較發達。受到包浩斯啟發的一些最富成果和藝術性的思想體現在1930年著名的斯德哥爾摩博覽會之中,這標誌著功能主義在斯堪的納維亞的突破。這次展覽是由瑞典工藝協會主辦的,它成了現代主義的國際性廣告,標準化、合理化和實用性被套用到建築和設計中,改變了先前國際博覽會炫耀和虛飾的慣例。在這次展覽中,包浩斯的設計思想戲劇般地體現於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揭示了一種革命性的設計哲學,特彆強調居住建築和裝修,反映出對於實用、衛生和靈活性的關注。展出的家具和日用品都十分簡潔而輕巧,向世人展出了瑞典富於個性的現代主義。

斯德哥爾摩博覽會在其它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引起了反響,新的功能主義迅速傳播到了各個國家。在這個過程中,極端形式的功能主義並未深人大眾,鋼管金屬家具和嚴格的幾何形式只是宜於公共建築,各種家具和家用產品需要一種比功能主義更為柔和並具有人文情調的設計方法,即所謂“軟性”的功能主義。那些與國際潮流並駕齊驅的設計師一方面保持革新的功能主義精神,同時又以一種能夠批量生產的方式套用木材等傳統的材料。這一階段的家具清楚地展示了這種新風格的特點:即以直線為主的簡潔的結構技術,視覺上和實際上的輕巧形狀以及使用皮革、木材等天然材料,同時又不失功能主義的實用原則。

設計的書

《享受陽光》

斯堪的納維亞田園風格 本書介紹了斯堪的納維亞田園風格建築的外部設計、裝飾,以及與眾不同的細部設計,展現了斯堪的納維亞田園風格住宅結構的精華和魅力。

《白夜北歐——行走斯堪迪納維亞設計》

本書將從北歐獨特的設計、生活、建設及歷史等各方面去深度解讀它的魅力所在,從而闡述一個將德國嚴謹的功能主義與本土手工藝傳統中的人文主義融會在一起的斯堪迪納維。

《北歐設計的風格與歷程》

本書依據翔實、系統的史料,分析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風格的形成與該地區的民族、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相關因素之間的有機聯繫。通過對趨同性與多元化現象的梳理,系統地闡釋斯堪的納維亞現代設計的發展變化歷程,探究和揭示其發展模式,為面臨國際競爭挑戰的中國當代設計的走向提供了有學術價值的參考和借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