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頭翠鳥

百科名片
斑頭大翠鳥斑頭大翠鳥(學名:Alcedohercules)是佛法僧目翠鳥科的鳥類。上體主要為黑褐色,渲染藍綠色,背部中央具一亮綠色縱線,耳羽藍色,胸和腹栗色,頭和頸黑色。斑頭大翠鳥栖於多樹的河溪、低地以及小山丘。平時常獨棲在近水邊的樹枝上或岩石上,伺機獵食,食物以小魚為主,兼吃甲殼類和多種水生昆蟲及其幼蟲,有時兼吃一些植物性食物。
中文學名:斑頭大翠鳥
拉丁學名:Alcedohercules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佛法僧目
科:翠鳥科
屬:翠鳥屬
命名時間:Laubmann,1917
英文名稱:Blyth'skingfisher
外形特徵
斑頭大翠鳥
斑頭大翠鳥與普通翠鳥極相似,只是個體較大。身長22cm。[1]上體主要為黑褐色,渲染藍綠色,背部中央具一亮綠色縱線;耳羽藍色;胸和腹栗色。頭和頸黑色,每枚羽毛端部翠藍色,具反光;背、腰、尾上覆羽亮藍色,背、腰較淺,尾上覆羽較深,尾上覆羽較長,達尾羽端部;尾羽黑褐色,端部深藍色。翼黑褐色,次級飛羽和所有覆羽的外羽片均具綠藍色羽緣。眼先黑色;眼下白色;耳羽翠藍色。頦、喉蛋黃白色;前頸、胸、腹、尾下的覆羽深棕色。虹膜血紅色;嘴黑色,雌鳥下嘴基部淡紅色;跗蹠和趾珊瑚紅色。[2]個體比較大,特別頭部。耳後沒有橙色耳羽。嘴粗直,長而堅,嘴脊圓形;鼻溝不著;翼尖長,第1片初級飛羽稍短,第3、4片最長;尾短圓;頭大頸短,翼短圓,尾亦大都短小;嘴形長大而尖,嘴峰圓鈍,腳甚短,趾細弱,第4趾與第3趾大部分並連,與第2趾僅基部並連。尾脂腺被(冉羽)。兩側存在烏喙骨,胸骨後緣有4個缺刻,胸骨柄單純為外棘所成。
分布範圍
斑頭大翠鳥分布圖 分布於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寮國、高棉、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中國有分布。[3]
生活習性
斑頭大翠鳥 棲於多樹的河溪、低地以及小山丘。平時常獨棲在近水邊的樹枝上或岩石上,伺機獵食,食物以小魚為主,兼吃甲殼類和多種水生昆蟲及其幼蟲,有時兼吃一些植物性食物。翠鳥扎入水中後,還能保持極佳的視力,因為它的眼睛進入水中後,能迅速調整水中因為光線造成的視角反差。所以捕魚本領很強。叫聲似普通翠鳥嘰嘰作叫但聲較深沉。在西藏東南部、雲南南部及海南島為留鳥,偶至900米海拔。
生長繁殖
斑頭大翠鳥 營巢於土崖壁上,或田野和小溪的堤壩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這些洞穴一般不加鋪墊物。卵直接產在巢穴地上。每窩產卵6~7枚。卵色純白,輝亮,稍具斑點,大小約28毫米×18毫米,每年1~2窩;孵化期約21天,雌雄共同孵卵,但只由雌鳥餵雛。
保護目錄
斑頭大翠鳥 全球性易危(Collaretal.,1994)。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1
http://www.oiseaux.net/oiseaux/martin-pecheur.de.blyth.html
http://www.oiseaux.net/oiseaux/martin-pecheur.de.blyth.html
2
http://www.animal.net.cn/Description_Species.asp?Table=species&ID={9B461D42-D106-45BB-9318-96C664635881}
http://www.animal.net.cn/Description_Species.asp?Table=species&ID={9B461D42-D106-45BB-9318-96C664635881}
3
http://www.sunature.com/ziliao/list.asp?id=6294
http://www.sunature.com/ziliao/list.asp?id=6294
擴展閱讀:
1
世界鳥類名稱》(科學出版社)7頁
2
《世界鳥類分類與分布》(科學出版社)87-90頁
開放分類:
鳥類,鳥綱,動物,佛法僧目,翠鳥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