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整體
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高3-12厘米。
來源
藥材基源:為堇菜科植物斑葉堇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ola uariegataisch. Exc Link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3-12cm。根莖通常短而細。葉均基生,呈蓮座狀;葉柄長短不一,長1-7cm;托葉淡綠色或蒼白色,近膜質,2/3與葉柄合生,披針形;葉片圓形或卵圓形,長1.2-5cm,寬1-4.5cm,先端圓或鈍,基部明顯呈心形,邊緣具平而圓的鈍齒,上面綠色,沿葉脈有明顯的白色斑紋,下面通常稍帶紫紅色,兩面通常密被短粗毛。花紅紫以或暗紫色,下面通常色較淡;萼片通常帶紫色,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具3脈;花瓣倒卵形,下方花瓣基部白色並有堇色條紋;距筒狀,長3-8mm;雄蕊5,下方2枚雄蕊的距細而長;子房近球形,花柱棍棒狀。蒴果橢圓形,無毛或疏生短毛;幼果球形通常被短粗毛。種子淡褐色,附屬物短。花期4-8月,果期6-9月。
根
狀莖通常較短而細,長4-15毫米,節密生,具數條淡褐色或近白色長根。
葉
葉均基生,呈蓮座狀,葉片圓形或圓卵形,長1.2-5厘米,寬1-4.5厘米,先端圓形或鈍,基部明顯呈心形,邊緣具平而圓的鈍齒,上面暗綠色或綠色,沿葉脈有明顯的白色斑紋,下面通常稍帶紫紅色,兩面通常密被短粗毛,有時毛較稀疏或近無毛;葉柄長短不一,長1-7厘米,上部有極狹的翅或無翅,被短粗毛或近無毛;托葉淡綠色或蒼白色,近膜質,2/3與葉柄合生,離生部分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疏生流蘇狀腺齒。
花
花紅紫色或暗紫色, 下部通常色較淡,長1.2-2.2厘米;花梗長短不等,超出於葉或較葉稍短,通常帶紫紅色,有短毛或近無毛,在中部有2枚線形的小苞片;萼片通常帶紫色,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6毫米,先端尖,具狹膜質邊緣並被緣毛,具3脈,基部附屬物較短,長1-1.5毫米,末端截形或疏生淺齒,上面被粗短毛或無毛;花瓣倒卵形,長7-14毫米,側方花瓣裡面基部有鬚毛,下方花瓣基部白色並有堇色條紋,連距長1.2-2.2厘米;距筒狀,長3-8毫米,粗或較細,末端鈍,直或稍向上彎;雄蕊的花葯及藥隔頂端附屬物均各長約2毫米,下方2枚雄蕊的距細而長,長可達4毫米,粗約0.3毫米;子房近球形,通常有粗短毛,或近無毛,花柱棍棒狀,基部稍膝曲,向上漸增粗,柱頭兩側及後方明顯增厚成直伸的緣邊,前方有明顯的短喙,喙端具向上開口的柱頭孔。
果
蒴果橢圓形,長約7毫米,無毛或疏生短毛;幼果球形通常被短粗毛。
種子
種子淡褐色,小形,長約1.5毫米,附屬物短。
花果期
花期4月下旬至8月,果期6-9月。2n=24。
本種提示
本種為低矮無莖的多年生小草本。葉片通常呈圓形,上面綠色並沿葉脈有明顯的白色斑狀條帶,下面常帶紫紅色,但有時呈綠色,在自然生長狀態下極易識別。但在果期或乾標本上,葉下面的紫紅色常退色變為綠色。
產地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平涼、慶陽)、安徽。朝鮮、日本、蘇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
生境
生於山坡草地、林下、灌叢中或陰處岩石縫隙中。
性狀鑑別
多皺縮成團。濕潤展開後,葉基生,寬卵形,基部下延葉柄,邊緣有圓鋸齒,綠色或枯綠色,葉脈有類白色斑紋,基部有披針狀托葉。花莖長於葉,淡棕紫色。氣微,味微苦。
藥用價值
【性味】味甘,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癰瘡腫毒;創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