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也叫文藝觀,對於文藝現象的總的看法和主張。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文藝思想;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流派,文藝思想也有差異。
以柏拉圖的文藝思想為例:
柏拉圖的文藝思想可分為本質論,價值論創作論三方面:
一.其文藝本質論是以可觀唯心主義的“理論式”為基礎的。在柏拉圖的《理想國》卷十中提到:“從荷馬起,一切詩人都只是模仿者,無論是模仿德行,或是模仿他們所寫的一切題材,都只得到影像,並不曾抓住真理。”柏拉圖認為,“每一類雜多的個別事物各有一個理式”。以床為例,床有三種:一是神創造的“本然的床”,即床的理式,“床的真實體”;二是工匠按照床的理式製造的“個別的床”,“不是真實體,只是近似真實體的東西”;三是畫家模仿床的外形畫出的“床的影像”,“和真實體隔著三層”。總之,文藝的本質是模仿,而模仿“都只是得到影像,並不曾抓住真理”,所以“模仿只是一種玩意,並不是什麼正經事”。
二.其文藝價值論是以極端功利主義的倫理觀為特徵的。柏拉圖重視文藝的社會功能,要求文藝“不僅能引起快感,而且對於國家和人生都有效果”,即有意義建設“正義”的城邦和培育“正義”的人格。他以此為標準,批評古希臘文藝一是褻瀆神靈,醜化英雄,“最嚴重的毛病是說謊”;二是摧殘理性,滋養情慾,“對於聽眾的心靈是一種毒素”。因此,他要把詩驅逐除理想國,除非它“真正能給人教育,使人得益”。
三.其文藝創作論是帶有宗教神秘主義色彩的“靈感說”。柏拉圖認為,文藝創作不是憑技巧,而是靠靈感。他在《伊安篇》中提到:“凡是高明的詩人,無論在史詩或抒情詩方面,都不是憑技藝來做成他們的優美詩歌,而是因為他們得到靈感,有神力附著。”所謂“靈感”,就是詩神附後的神力驅遣。創作過程就是詩神憑附於詩人的心靈,富裕他以創作的靈感,詩人的心靈受到感發,便“失去自主,陷入迷狂”,於“無知無覺”中“代神說話”。其“靈感說”描述了創作過程中的非理性狀態,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