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文殊鄉位於河南省光山縣南部,由佛教文殊菩薩在此食祿香火而得名,是全縣最早建制的鄉(鎮)之一。地處光山縣城西15公里,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氣候為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兼有南北之長,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1—15.3℃,年平均降水量在900—1200毫米之間,適宜多種植物和樹種的生長。全區東西長8公里,南北寬10.1公里,總面積約8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4萬畝,林地面積5.9萬畝,山多地少,是文殊的特色,優勢在山,發展在山已成為全鄉上下的共識。總人口30000人,其中農業人口28000人,轄14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農民種植的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大豆,經濟作物有茶葉、花生、芝麻等。民風兼有南北之風情,集古今大成,楚風預韻在此交融,造就了人文景觀和自然山水交相輝映。
文殊處在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生態環境良好,山水資源豐富。這裡的山,青。文殊2/3的面積為淺山丘陵,森林覆蓋率達49%以上,生物資源十分豐富,喬木樹種有松、柏、椿、楊、桐、槐等100多種,有豐富的油料植物、澱粉植物及藥用植物,有豐富的山珍果味。
旅遊景點
1、小匡灣生態桃花游:陽春三月,萬木剛剛吐綠,小匡灣已是全組空巷,一人一鋤,挖山造林。所到之處,形成了層層梯地繞山轉,萬枝花香滿山坡。山間地頭,桃花、栗、梨爭奇鬥豔,蜂飛蝶舞追逐喜戲。叫人不禁想起山上流傳的一首詩:去年今日山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每年多變換,桃花依舊美春風。
2、五連塘萬歸鷺鷥游:陳棚村五連塘又有蚌蚌溝之稱,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林木繁茂,氣候宜人。每年的4、5月份,春暖花開,各種飛禽鳥獸飛集到此,喜戲追逐,特別是成千上萬隻鷺鷥遷徒到此,搭窩築巢,繁衍生息形成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綠叢中點點白”的美好畫面。
特色產業
1、小匡灣家庭林場經濟:文殊鄉優勢在山,發展在山,在作好“山”文章的過程中,陳棚村小匡灣村民組走出了一條家庭承包荒山,創辦林業的致富之路。匡灣人挖山不止,興林不息,“誰開挖,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充分體現責、權、利統一,調動民眾參與造林的積極性,經過數年的奮鬥,品種已形成長、中、短相結合,早、中、晚相配套,以短養長,以慢養快。並實行栗、李、桃混交套種,林糧、林油、林藥間作的立體種植模式,拉長了果期,增加了效益。目前,小雜果種植面積已達到230畝。人均2.2畝。2004年,就林業收入一項,人均增收2000多元,成為農民致富的“綠色銀行”,小匡灣家庭林場經濟發展模式已在全市推廣。
2、朱畈村西瓜種植基地: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朱畈、鄒棚等村依據其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陽光充足的資源優勢,形成了西瓜規模種植,05年春夏,天氣一直高溫少雨,西瓜成為該縣市場上的暢銷水果,瓜農每畝產出都超過了3000元,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亮點。
經濟發展
近年來,全鄉搶抓國家鼓勵農村和農民發展的政策機遇,立足鄉情,緊緊圍繞“外引項目,內抓特色,確保穩定”的發展規劃,不斷推動鄉(鎮)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全鄉國內生產總值達10383萬元,比上年增長9%,產業結構趨向合理,產業優勢日漸突出:一是非公經濟迅猛發展。為了推動非公經濟的展,我鄉在土地、稅收、工商等方面制定了優惠政策,鼓勵發展非公經濟。文殊人李賢富兄弟和鄒慶從分別投資400多萬元和200多萬元,興建了南北兩個精米加工廠,日產精米80噸,產品銷往30個省、市、自治區,拉長了產業鏈條,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同時促進了就業。為了盤活存量資產,採取承包的方式將北窯轉讓給王全斌老闆,第一年就扭虧為盈,為鄉財政增收稅利4萬元。二是生態旅遊經濟健康發展。文殊的生態環境優美,山水資源豐富。每年的3月份,小匡灣的生態桃花游,4、5月份,五連塘的萬歸鷺鷥游,還有陳棚村蘇維埃舊址、徐向前會址等“紅色游”,同綠泉山莊、桃園山莊,以及李萬枝的藍天度假村,天台始祖淨居寺,已形成我縣一條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為一體的黃金旅遊線路。三是物流經濟勢頭強勁,為繁榮文殊市場,積極構建物流平台,從04年10月開始,引資830萬元,興建了一座占地面積6756平方米的商貿城,目前已建成成品房56套,其農貿市場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全部採用塑鋼結構,鋼板瓦封頂;區內各種基礎設施充備,可容納240個攤位同時進行交易,現已對外招商。四是基礎設施的明顯改善。交通:光南路、文河路、文北路貫穿南北西東,交通樞紐地位進一步增強;05年又爭取國家投資300萬元建成或在建“村村通”、“村組通”道路5條。通信:2004年底,電話交換機總容量近261門,比上年增長3.5%;固定電話用房2436戶,行動電話用戶1500戶。電力:圓滿完成了第二輪電網改造,新建60萬千瓦變電站一座,供電效率大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