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對話:本土知識的全球意義

《文明對話本土知識的全球意義》是2002年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海平。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劉海平

出版社: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7

ISBN: 7-81080-460-X

頁數: 514頁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哈佛-燕京學者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選編,它是結合本土知識和全球意義所做的一種共同的嘗試。目前具有全球意義的本土知識,即在世界有很大影響、具有全球意義的本土知識,多半來自西歐和美國: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市民社會乃至西方所突出的價值,譬如說自由、理性、法治、人權。學者們相信,西方之外,也包括東亞、東南亞、南亞、澳洲、拉美、伊斯蘭世界、俄羅斯、非洲各個地區也必然會發展出一些具有全球意義的地方知識。

目錄

本土知識的普世意義

前言

文明的對話與文化交流

由傳統到現代:福澤諭吉早期思想論

中國的“文藝復興”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伊斯蘭文化資源

從中國人類學學科發展說全球化與本土化的關係

現代文明的東方因素泛論

西部大開發:從中國到美國

譯釋中國傳統典籍的困難與解決措施——以李贄《焚書》翻譯工作為例

二 國際政治

多元文明的雙重內涵——經濟全球化如何影響世界文明格局

造反和學習——20世紀前半期非西方世界的現代民族主義

全球化的政治三難選擇

三 經濟與法律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台灣地區農業理念的現代化嬗變

多元法律文化背景下的法律衝突

四 考古、簡帛與上古史

洹北商城的發現與新商史框架的建立

地名和亞洲古代文明——從“母”字地名說起

近50年出土簡帛與中國哲學史研究

中國簡帛學與國際簡帛研究

論古代非專制政治地區發展的差異

五 哲學與宗教

試析《老子》中的雌性比喻——關於地方性知識的全球性意義的一個實例

從全球化的觀點看儒學的宗教性——兼評哈佛漢學家的世界情懷

淺談道教貴柔守雌女性觀與生態女權思想

六 語言、文學與文化理論

中國19世紀小說的發展與西方小說的影響

多元文化發展中的兩種危險及文學理論發展的未來

美國文學在中國:為何要教?為何要讀?

世紀末·“全球化”·文化操守

不同的華裔美國作家構築他(她)們想像中不同的共同體

《望廈條約》前一個美國人的中國文化知識——讀亨特《舊中國雜記》和《廣州“番鬼”錄》

“全球化”與中國英語教育

語言相對性和文化交流

政治詞語 詞語政治——一個關於香港“回歸”的個案研究

七 哈佛與哈佛—燕京學社

哈佛東亞研究

哈佛—燕京20年

鼐德方案與哈佛大學的漢學起源

跋語

啟蒙思想與東亞文化資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