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從國際文憑(IB)課程的視角重新解讀文學經典,涉及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各領域的多部經典名著。
作者錢佳楠既是資深的IB中文老師,又是作家,她在中文素養課上,以批判性閱讀為工具,帶領中學生閱讀中外經典文學名著,做整本書的閱讀,並以此為出發點進行學術寫作。
在IB課堂和考試中,不再有可供參考的標準答案,只要你學會清晰地、有邏輯性地、有理有據地表達你的觀點,你就可以得到高分。無疑,這種閱讀儘管有難度,但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思考論證能力,也提升其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在國際教育領域廣受推崇,也成為中國高考改革的一個發展方向,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同時,本書也有助於讀者文學鑑賞能力的提升,還可以為家長幫助孩子做整本書閱讀提供有價值的範本。
作者簡介
錢佳楠,復旦大學中文系本科,美國愛荷華作家工作坊創意寫作(英語)藝術碩士,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曾任上海世界外國語中學IB中文教師,獲第34屆台灣時報文學獎。出版有短篇集《人只會老,不會死》、長篇小說《不吃雞蛋的人》等作品,譯有《粉紅色旅館》。現任教於美國愛荷華大學。
簡要目錄
第一篇 古典的趣味
第1講 能背不一定能懂:談唐詩的品讀方法
第2講 文學在細處發生:被中學課本忽略的《世說新語》深意
第3講 從字裡行間探尋“文心”:《史記》的另類解讀
第二篇 現代文實驗
第4講 破解現代詩的路徑:我們試讀幾首好詩
第5講 比喻的世界:談張愛玲《第一爐香》與《金鎖記》
第6講 敘事的藝術:談莫言的《紅高粱》
第7講 比較文學在中學課堂的嘗試:《毛利先生》與《孔乙己》
第三篇 異域之魅
第8講 從源頭涉獵西方文明:談古希臘文化
第9講 親吻頭顱的變奏:從文藝復興到現代派的審美轉變
第10講 長篇小說的結構藝術: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
第11講 和年輕的學生聊聊愛情:談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
第四篇 跨媒介解讀的嘗試
第12講 小說和電影的審美差異:談兩個《色,戒》
附錄:推薦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