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9月1日)
平裝: 37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806969298
條形碼: 9787806969298
商品尺寸: 20.8 x 14.4 x 2 cm
商品重量: 422 g
內容簡介
《文化構建與宋代文士及文學》內容介紹:宋代文學及其承載的文化精神,不僅在當時發揮了重要作用,對後世也產生了巨大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有的是正面作用,如關注現實人生態度、救亡圖存的愛國情懷,以及自思自立的學術精神等;也有不少負面的影響,如招致積貧積弱的國策、貫穿始終的黨爭、一味內斂自省的思維方式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學習、借鑑中加以比較與甄別。
目錄
導言
一 文化與文化精神
二 文學與民族文化精神
三 宋代文士與民族文化精神承傳建構
第一章 宋代社會文化處境
第一節 宋代域內社會文化現狀
一 皇權不固
(一)政權獲取方式可疑
(二)綱紀長期廢弛
二 奢靡成風
(一)朝廷鼓勵享樂
(二)官民追求奢華
三 南北差異
(一)南北文化的異質表征
(二)南北文化的競爭互動
四 積貧積弱
(一)百姓生活貧困
(二)國家實力軟弱
第二節 宋代外部文化壓力
一 外部壓力的形成及表現
(一)外部壓力的生成
(二)外部壓力主要表現
二 外部壓力的作用
(一)限制宋朝整體發展
(二)影響宋朝內外政策
第三節 宋代文化政策選擇
一 抑武
(一)直接解除將帥兵權
(二)創設新制掌管軍隊
(三)嚴厲打擊違規軍人
二 重文
(一)“重文”的基本舉措
(二)“重文”的政治蘊意
三 妥協退避
(一)退守情緒瀰漫
(二)妥協成為必然
第二章 宋代文士的文化任務
第一節 承接唐五代文化遺產
一 輝赫的“盛唐”文化成就
(一)綜合國力極其強大
(二)文化環境開放多元
(三)精神風貌積極昂揚
(四)文化成果色彩紛呈
二 待解的“亂世”遺存難題
(一)藩鎮衝擊社會結構
(二)觀念系統遭遇重創
(三)文士生存陷入困境
第二節 應對現實社會文化需求
一 重建社會文化秩序
(一)制定禮儀程式
(二)強化軍政管理
(三)完善司法制度
二 鞏固強化主幹文化根基
(一)推崇儒家思想
(二)倡導封建倫理道德
三 展示文士自身文化素養
(一)以知識為用
(二)借品格立身
第三節 開拓創新文學領域
一 理念創新
(一)平易自然
(二)注重理趣
(三)化俗為雅
二 文體創新
(一)以文為詩:
(二)以詩為詞
(三)以賦為文
三 方法創新
(一)詩法
(二)詞法
(三)文法
第三章 宋代文士關注的文化命題
第一節 道統重建:儒學與釋道
一 “道統”重建的困境與定策
(一)重建“道統”之困
(二)官方重建方針
二 “道統”建設的歷程
(一)儒士的“衛道”
(二)佛教與道教的微調1
第二節 人格區分:君子與小人
一 重塑君子人格
(一)貶抑人格損污之士
(二)大興君子之風
二 “朋黨”氛圍中的人格區劃
(一)宋代“朋黨”基本狀況
(二)評論“朋黨”的主要觀點
三 人格論爭的效應
(一)正面效應
(二)負面影響
第三節 政治改革:驟變與漸變
一 宋代政治改革的社會基礎
(一)國力不堪重負
(二)享國日久而諸事因循
(三)文人士子熱衷參政
二 驟變:熙寧變法
(一)選擇驟變方式的必然性
(二)熙寧變法的具體實施
(三)變法成效及評價
三 漸變:蘇軾的治國理念
(一)漸變的基本主張
(二)堅持漸變的遭遇
第四節 對外關係:戰與和
一 厭戰:國人的普遍心理
(一)皇帝厭戰
(二)將帥厭戰
(三)民眾厭戰
二 主戰:社會精英的艱難選擇
(一)朝臣維護國體
(二)文士激勵鬥志
三 和議:朝廷的基本國策
(一)宋朝和議特徵
(二)宋朝議和緣由
第五節 學術思想:主經世與倡性理
一 經世事功的理論與實踐
(一)探討富強路徑
(二)弘揚事功主張
二 修性明理的體系構成
(一)世界本原:太極即理
(二)道德結構:理一分殊
(三)立身法則:存理滅欲
(四)進修方式:格物窮理
三 宋代學術特徵
(一)輕章句而重義理
(二)主儒學而融百家
(三)遵規矩而倡活法
(四)師傳統而求創新
第四章 宋代文學展示文化精神之軌跡
第一節 北宋初期:人生狀況的表述
一 人宋士子婉轉懷舊
(一)假借史傳懷念往昔
(二)模仿唐人創作詩文
二 服膺新朝者歌功頌德
(一)降臣表達歸順意願
(二)受寵新貴真心頌揚
三 重文氛圍中疏放身心
(一)老臣適性而為
(二)少壯風度翩然
第二節 北宋中期:改革社會的探索實踐
一 范仲淹:道德家推行新政
(一)慶曆新政半途而廢
(二)道德風範長存於世
二 歐陽修:文學家詩文革新
(一)歐陽修時代文學狀況
(二)詩文革新成功的基本保障
三 王安石:政治家著意變法
(一)表達從政志向
(二)申明變法主張
第三節 北宋後期:思考解讀生存困境
一 蘇軾:曠達處世
(一)多舛人生經歷的磨鍊
(二)多種思想觀念的支撐
(三)多樣藝術才能的彰顯
二 黃庭堅:詩藝寄託
(一)政治負累常伴
(二)詩藝承載甘苦
三 周邦彥:享受紅塵
(一)文才博取聲名
(二)賦詞享用人生
第四節 南宋前期:救亡與恢復的巨大努力
一 遭遇巨變之苦難傾訴
(一)亂世女性淒楚
(二)文弱士人心態
二 抗敵復國的堅定誓願
(一)愛國將相身體力行
(二)文壇精英大聲疾呼
三 壯志難酬的悲憤情懷
(一)“歸正人”難言之痛
(二)背時者無奈感嘆
第五節 南宋後期:推崇儒學精神與追求清雅品書
一 朱熹:高揚儒學性理
(一)理學家的創作理論
(二)貫穿性理的創作實踐
二 姜夔:展示清雅品格
(一)高潔人生定位
(二)“清空”“騷雅”詞品
三 “四靈”:放情田園山水
(一)崇尚野逸清幽格調
(二)安頓衰世文人心靈
第六節 宋末:愛國情感進發與遺民情結表現
一 靖難赴死彰顯忠義
(一)展示愛國忠誠
(二)踐行民族大義
二 保持氣節 懷念故國
(一)記述亡國之痛
(二)長懷故國之思
第五章 宋代文士致力文化精神構建探原
第一節 文化傳統慣性推動
一 維護農耕文化基礎
(一)中華農耕文化構成要素
(二)宋朝維護民族文化之努力
二 強調“夷”“夏”之辨
(一)秉承“尊王攘夷”思想
(二)“攘夷”方式的艱難抉擇
三 崇奉“大一統”觀念
(一)“大一統”觀念之定型
(二)宋代對“大一統”之體認
第二節 理學思想摻入
一 宋代理學基本狀況
(一)宋代理學的形成
(二)宋代理學發展述要
二 宋代理學現實作用
(一)創新並確立儒學正統地位
(二)塑造文士形象
(三)引導大眾價值觀念
第三節 優待文士之厚報
一 尊重文士人格
(一)維護師道尊嚴
(二)彰顯文士聲名
二 發揮文士作用
(一)與君王共治天下
(二)承傳文化統緒
三 寬鬆文士生存環境
(一)宥貸文士過錯
(二)提供良好條件
餘論:宋代文士弘揚民族文化精神之意義
一 完善文化體系提供示範導向
二 精心結撰著述推動文化傳播
三 豐富文化蘊涵發揮巨大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