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8月1日)
叢書名: 北大版新一代對外漢語教材·文化漢語系列
平裝: 21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0開
ISBN: 7301058101
條形碼: 9787301058107
尺寸: 25.8 x 18.2 x 1 cm
重量: 399 g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是旅美文化人類學者,出版過文化人類學專著、譯著和文學作品多部,在海內外深有影響。本書作者還是一位散文和隨筆作家,在中國大陸、港台和美國的報刊上發表文章二百餘篇。作者多年在海外教授漢語和中國文化,對它們的理解極為深摯。其文筆明白曉暢,清晰犀利,有極強的可讀性;其討論內容客觀、廣泛、富有趣味和論辯性。在此書中,作者試圖融中國文化、哲學、倫理的課題及百姓世俗生活於語言教學,利用其文化人類學理念和深厚的中文知識來介紹、展示和剖析之。此書內容新穎,方法較獨到,適用於對外國人的高級漢語教學。
媒體評論
前言
為什麼要寫這兩本高級漢語文化讀本?我無數次地問過自己這個問題。
在國外教書,接觸較多的是西方漢學圈子裡的人和事,發現了一些堪稱奇怪的現象。記得前些年做西方漢學史研究課題時我曾經談過這個問題,那就是在西方漢學學科眼界中的中華文明的文化定位問題。
我原來是研究文化人類學的,比較文化是它的中心命題,而我關注的是東西方文化的比較,研究漢學史或外國人眼裡的中國文明是它的初級階段。在這種基礎研究中,我發現了一些令人詫然的問題。從西方漢學的濫觴階段迄今,一部分的西方漢學家對中國文明自始至終或多多少少地抱有著那么一種隔閡或誤解。值得指出的是,這種誤解在某種程度上說又是刻意而為的。
西方人最早對中華文明感興趣是在文藝復興以後。隨著“地理大發現”和“人的發現”,剛剛脫離了一千年“黑暗的中世紀”的西方人亟需另一種文化參照系來找準自己的文化位置,它們發現了中國。那時候中華帝國是帶著一種神聖的光環進入西方人的文化視野的,而那時候應運而起的西方漢學對中華文明頂禮膜拜,認為它是救治西方文化痼疾的良方;曾幾何時,中華文明是整個人類文化的先進代表者。文藝復興後幾百年內西方文明的崛起和中華帝國的故步自封改寫了世界文明史,也顛倒了中西文明的定位,這不能不影響到西方的漢學界。十八世紀以後的西方漢學開始出現了不諧和音,到了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中華文明在西方的筆下成了一種野蠻落後和令人嘲笑的典型。
神化中國或妖魔化中國都不是一種科學的態度。不管早期西方人筆下對中華文明的盲目禮讚還是後期對它刻意的鄙夷,他們了解和反映的都不是真正的中國。
可惜的是,在國外不止是一般老百姓,即使是研究中國的某些學術圈子裡也時時在犯著一些幼稚低級的錯誤,對中國文明有著一些先人為主的成見和想當然的判斷。我們常常發現,一些連基本的漢語都說不囫圇的洋人卻偏偏能指手畫腳,說三道四,帶著一種先天的優越感來苛責中華文明的落後,而他們所討論的課題恰恰是自己並不了解或根本不具發言資格的。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某些人的學術訓練不夠,另一方面也應歸咎於中國文化學者的缺席。
自上個世紀初以來,中國人意識到了落後就會挨打的道理,開始學習西方,發展科學和技術。在引進西方科技和文化思想的同時,我們大量地引進或編寫了各種各樣的學英語和學其他語種的教材,我們的確在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不止科技,在人文科學方面我們也普及了很多西方的思想。記得毛澤東早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就批評過在共產黨內有些人“言必稱希臘”(可見在文化貧乏的那時,甚至是在共產黨內部,西方的思想就已經是多么地深人人心);在今天,即使是普通的中學生也很少有人不知道莎士比亞或巴爾扎克,我們在普及西方思想方面的業績不錯。可是如果有人去西方問問,慢說是中學生,到底有幾個西方的大學生能知道曹雪芹、羅貫中或魯迅的?恐怕即使是學文科甚或學文學的大學生也會被你問傻的。
……
目錄
第一單元主題:中國人的文化傳統
第一課:中國人的文化傳統
第二課:請客吃飯與面子問題
第三課:美國人走不走後門
第二單元主題:中國禮俗
第四課:中國禮俗
第五課:中國人的送禮習俗
第六課 寒食節的傳說
第七課 寒食節的傳說
第八課 誰是最勇敢的人
文官還是武將?
第九課 空城計的故事
第三單元主題:中國的皇帝制度
第十課:中國的皇帝制度
第十一課:剛烈的皇后和愚蠢的皇帝
第十二課:溥儀皇帝登基
第十三課:從皇帝到戰犯到公民
第四單元主題:傳統的中國家庭
第十四課:傳統的中國家庭
第十五課:家
第十六課:傳統·女兒經
第十七課:宋代·沈園故事
第十八課:中國的“小皇帝”
第十九課:“搶孫子”的風波
第五單元主題:讀書做官:中國的科舉考試制度
第二十課:讀書做官:中國的科舉制度
第二十一課 范進中舉
第二十二課 給爸爸的信
第二十三課 父親的信
第二十四課 丁龍先生的夢
第二十五課 伍老師
第二十六課 我最愛的老師和最恨的老師
生詞索引
習慣用語和特殊表達
用語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