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迷戀

數字迷戀

數字迷戀,對某些數字的迷戀,繼政協委員王少階在人民大會堂全體大會上“炮轟”GDP數據“打架”後,來自香港的政協委員劉夢熊再次批評GDP統計數據的公信力,透過這些數據可以發現,一些數據統計的操作者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缺乏了解,各種眼花繚亂的數據,如“幸福感”、“滿意度”之類的量化成果,開始日益遮蔽生活現實。在這樣的幻象下,這其實是一種脫離現實、違背常識的障眼法,如此顯然是在自斷公信力。為此要加強統計部門的獨立性,要回歸到整個評價體系,應該破除數字迷戀,回歸數據的技術手段本質,讓公眾能夠獲得更多的知情權。

簡介

政協委員王少階在人民大會堂全體大會上“炮轟”GDP數據“打架”後,大概是人類最接近本能的一種後天習性了,透過這些統計數據的“幸福感”、“滿意度”的量化成果,開始日益遮蔽生活現實。

表現形式

1、翻看各個樓盤廣告,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開發商們特別鍾愛數字,從0到9,基本上每個數字都運用到了廣告語中,三大價值,八大理由等等。更有趣的是某個開發商更是基本上有廣告就有數字:從消失的xxx(0),到雙核(2),到兩心三益(2、3),再到兩個中心、八個基本點(2、8),然後是三x主義(3)一系列的數字堆疊,開發商為什麼有這么狂熱的數字情結?

2、對於統計數據的不信任,近些年已成習慣了。如在2010年2月2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其中稱“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上漲1.5%”,有人調侃地問:“是不是點錯小數點了?”。.

3、2009年全國GDP增幅為8.7%,奇怪的是全國有28個省的增速都高於8.7%;在崗職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都超過10%,可老百姓感覺實際購買能力在下降。

數字解讀

二心三意

在“二”過去不久,這個樓盤又緊接著打出了另外一個主題:二心三益。二心三益?二心三意吧?通過對其廣告的詳細閱讀,發現其玄妙就在於要準確地解讀“心”“益”是什麼。

前面提到,這個樓盤是雙核心的,這裡面提到的“心”之二心很容易聯想,肯定就是指的觀音橋和北濱路雙核心了。 那么三益又是什麼?開發商對三益的解讀是:好生活、好升值、好前景。

二八開的

在地產界有個很知名的人物是北京地產廣告公司的老闆,他曾經說過世界時二八開的,他把自己歸為那個二裡面,我們這裡不討論世界到底是二八開還是三七分,只說這兩個數字:二和八,縱觀整個廣告的推廣主題,發現這個開發商還是很有想法的,首先打出八個購買理由,直接對購房者觸動,那仿佛就是在跟購房者說,看嘛他有城市資源,我同樣有;他有交通優勢,我更有。總之他有什麼,我就有什麼,同時我還有你沒辦法比的:我價錢比你低的多啊,我密度比你小的多啊,後面又出來兩個中心,八個基本點,原來是這樓盤附近要開兩個“中心”,這回直接了直接就是兩個中心。

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先生做的一個著名的夢。隨便問個人三民主義是什麼他未必知道,此樓盤推出的推廣語,化用三民主義為“三親主義”,到底表達一個什麼觀點?在廣告上面,我們得知,這三親,指的是親城,親水,親民。這回通過對這六個字的解釋,我們一目了然表達的是什麼意思了。當然作為一個有思想、有文化、有素質、有追究癖的人,還是要進行一下分析,這親城和親水就不多說了,和雙核區別不是特別大。那親民,則有必要著重探討,親民從廣告上看,有價格低一說,價格低,親民當然是對的,如果只有價格低,那可不足以構成親民,我們知道親民包含很多方面的內容,比如用著舒服、環境、品質等等,那這個樓盤是否這些都有?如果沒有則是假親民。

公信體現

歷史學家黃仁宇在其名著《萬曆十五年》中指出:中國專制社會最大的問題是以道德代替技術,因此不能建立數字上精確的管理,這樣的後果導致現代化的姍姍來遲。不過如今在中國卻是處處見數據,只是並沒有實現黃老先生的期望,反而是數據被搞到令人覺得不通情理的地步,這樣的後果,按黃老先生的歷史觀看來,或許更是與現代化背道而馳吧。

由此看來要破解中國當下的數據公信力問題,讓數據從幻象走向現實。首先應該破除數字迷戀,回歸數據的技術手段本質。數據它的初衷本來就是要服務於人,是為了把複雜龐亂的信息,通過整合形成一個或一組直觀明了的數字,以便更好地說明、解釋情況,讓公眾能夠獲得更多的知情權。

採取措施

1、在統計手段上,要做更多的改變,比如不再只用平均數等在統計學上最為簡單的數值來打發公眾,應該在每項數據之前先交代詳細的統計方法,比如是如何抽樣的、調查了哪些對象等,然後再多呈現一些數值,如眾數、中位數、方差、標準差等,甚至是更複雜的統計結果。

2、要加強統計部門的獨立性,而不要讓統計出來的數據成為一種被操控政績的修飾,可以隨意改造,如此才能挽回不停丟失的數字公信力。

3、問題的最終解決,應該是要回歸到整個評價體系,不再唯數據是從,代之以多元化的考核體系。比如地方與全國的GDP不符,顯然就是單一評價手段之下的政績觀在背後作祟。

4、應該破除數字迷戀,回歸數據的技術手段本質,讓公眾能夠獲得更多的知情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