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蚜胺

敵蚜胺是化學上的專業術語,是一種高毒農藥,可以使心臟和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損害。

產品介紹

氟乙醯胺也就是(敵蚜胺)屬高毒農藥,毒性極大,不易揮發,急性中毒多系誤服所致。近年來有投毒的報導。人的口服半數致死量估計為2~10mg/kg。中毒機制一般認為其進入體內經脫胺生成氟乙酸,後者可與三磷腺苷和輔酶A結合生成氟乙醯輔酶A,然後再與草醯乙酸縮合生成氟檸檬酸。氟檸檬酸能強烈抑制烏頭酸酶而干擾檸檬酸轉變成馬頭酸,阻斷三羧酸循環中枸櫞酸(檸檬酸)的氧化,致使檸檬酸在體內聚積,引起代謝障礙。這一過程即所謂“致死合成”。此外,氟乙醯胺還可引起複雜的糖代謝紊亂。主要使心臟和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損害。

臨床表現

(1)經皮膚污染或口服後,潛伏期一般在半小時至6小時,也有15小時以上發病者。
(2)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輕、中、重三度。
輕度中毒:頭痛、頭暈、口渴、噁心、嘔吐、流涎,口服者胃部疼痛及燒灼感較著。
中度中毒:在輕度中毒基礎上出現下列任何一個或幾個症狀:煩躁不安、陣發性抽搐、四肢麻木、肌肉痙攣、心肌輕度損害、血壓下降、消化道分泌物增多、有血性嘔吐物及呼吸困難等。
重度中毒:在中度中毒基礎上,出現下列症狀:呼吸抑制、青紫、意識模糊、昏迷、陣發性強直性痙攣、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嚴重心肌損害、腸麻痹及大小便失禁等。
(3)實驗室檢查中毒患者血氟、尿氟含量常增高。血清乳酸脫氫酶活性升高,血鈣、血糖下降。

急救處理

1.經皮膚污染者,應迅速脫去被污染的衣物,徹底清洗被污染皮膚。口服中毒(如口服毒鼠強中毒)者,先用清水洗胃,後服蛋清、牛奶等,最後予50%硫酸鈉60ml導瀉。

解毒治療

(1)乙醯胺:乙醯胺是氟乙醯胺中毒的特效解毒劑,在體內生成乙酸基,可與氟乙酸競爭,達到解毒效果。用量:成人每次2.5~5.0g,每日2~4次,肌內注射。或0.1~0.3g/(kg·d),分2~4次肌內注射。首次量應為全日總量的1/2。為減輕疼痛,每次可加20~40mg普魯卡因同時注射(應作度試)。
(2)無水乙醇5ml溶於10%葡萄糖100ml,靜脈滴注。
(3)醋精(甘油醋酸酯):將100ml醋精溶於500ml水中,分次飲用。或按0.1~0.5ml/kg,成人一般用6~30ml,肌內注射,每隔30分鐘1次6注意心臟變化,調整劑量。
(4)半胱氨酸100mg溶於所附磷酸氫二鈉緩衝液2m1中,肌內注射,每日2次。

對症治療

(1)抽搐、驚厥時,及時套用地西泮10mg肌內注射;或氯丙嗪及異丙嗪各26mg,肌內注射。
(2)心臟多發性室性過早搏動時,可用0.5~1.0g普魯卡因胺,溶於5%葡萄糖100ml中,靜脈滴注。無效者1小時後再給1次,24小時內總量不超過2g。如有重度房室傳導阻滯,可用阿托品0.5~1mg,作皮下或肌內注射。心室顫動時,可給利多卡因、普魯卡因胺等藥物,或用電擊除顫。
(3)呼吸困難時,給予吸氧。必要時,作氣管切開,並積極防治肺水腫,防止並發感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