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觀察法

教育觀察法

教育觀察法是研究者在比較自然的條件下通過感官或藉助於一定的科學儀器,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內進行的有目的、有計畫的考察並描述教育現象的方法。其特點是目的明確、真實自然、直接翔實。根據不同的標準,教育觀察法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別。教育觀察法在教育科學研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自身優點,如簡單易行,但也存在局限性。不同類型的教育觀察法所需的設計有不同特點,但下列步驟是共同的:明確觀察目的和內容;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選擇觀察方法;編制觀察記錄表。

含義

教育觀察法是研究者在比較自然的條件下通過感官或藉助於一定的科學儀器,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內進行的有目的、有計畫的考察並描述教育現象的方法。

特點

1.目的明確。觀察是根據研究課題的需要、為解決某個問題而主動進行的。目的在於獲得直接的經驗事實素材。

2.真實自然。觀察是指觀察對象不加干預控制的自然狀態下進行的,從而使研究者能夠考究被觀察者在教育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的、真實的、典型的和一般的心理與行為表現。

3.直接翔實。觀察者和對象共處一體,研究者能夠直接地、準確地了解到正在發生的教育現象及應採取某措施而發生的現象,獲得真實、生動而翔實的資料。

教育觀察的分類

1、自然觀察法和實驗觀察法

(1)自然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即事件自然發生對觀察環境不加改變和控制的狀態下進行的觀察。?

(2)實驗觀察法是在人工控制的環境中進行的系統觀察。其具有明確的觀察目的和周密的實施計畫,對觀察對象的行為表現做精確的觀測,對被觀察者的行為的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影響

因素(自變數)進行控制,並觀察這種控制對被觀察者的行為表現(因變數)的影響,從而發現這些影響因素與被觀察者的行為表現之間的關係。

2、直接觀察法和間接觀察法

(1)直接觀察是直接通過觀測者的感官考察被研究者活動,獲取具體而起初的第一手材料的方法。

(2)間接觀察是觀察者藉助一定的儀器、設備考察研究對象活動的方法。

3、參與觀察法與非參與觀察法?

(1)參與觀察法是研究人員參與到觀察對象的活動之中,通過與觀察對象共同進行的活動從內部進行觀察。所有的參與觀察研究都介於“參與者的觀察”與“觀察者的參與”之間。

(2)非參與觀察法是研究逐步參與被觀察者的任何活動,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進行觀察的方法。

4、有結構觀察法和無結構觀察法

(1)有結構觀察法是在觀察前有詳細的觀察計畫、明確的觀察指標體系,觀察時嚴格按計畫進行,能對整個觀察過程進行系統地、有效地控制和完整、全面地記錄。

(2)無結構觀察法是研究者只有總的觀察目的和要求,或只有一個大致的觀察範圍和內容,沒有詳細的觀察計畫和觀察指標體系。

5、時間取樣觀察法和事件取樣觀察法

(1)時間取樣觀察法是在選定的一定時間內進行觀察,對觀察對象在這一時間段內或這一時刻發生的各種各樣的行為表現和事件作全面觀察記錄。

(2)事件取樣觀察法是對某種研究目的有關的、預先確定了的、有代表性的行為或現象到背景、起因、經過、結果、持續時間等方面進行的觀察和記錄。

作用與局限

教育觀察法是教育科學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貫穿於教育科學研究的全過程,並在研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觀察是獲取原始資料的最基本的方法

觀察就是對教育現象發生髮展的具體過程進行細緻的系統記錄,使研究者獲得最原始的資料,是其他一切科學研究的基礎。本書要介紹的調查法中有觀察,實驗法中也有觀察。例如皮亞傑在對兒童進行液體守恆定律實驗的同時,加上觀察、談話。他在兒童面前呈現兩個相同的玻璃瓶,放上同樣數量的水。然後把其中一瓶水倒在高一點窄一點的一個瓶子裡,另一瓶水倒在矮一點、粗一點的一個瓶子裡,再問這兩瓶水是否一樣多?3歲的小朋友說不一樣多,因為這瓶水高,那瓶水矮;6歲的小朋友說,一樣多,因為這瓶水高,可是窄一點,那瓶水矮,可是粗一點。這說明6歲兒童已經從二維角度看問題,具有補償性。6歲孩子又補充說明,“把這兩瓶水倒回原來的瓶子裡,水還是一樣高”,“這兩瓶水就是原來的兩瓶水”,這就是可逆性與同一性。可逆性、同一性、補償性是思維守恆性的三個主要特徵。皮亞傑正是通過觀察和談話證實了6歲兒童的思維已經具有守恆性。

2、觀察是課題選擇和形成的重要來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前提。在教育科學領域中有許多有待研究的新問題,研究者只要善於洞察和捕捉,進行深入思考,就能透過現象,發現和提出新問題。例如杭州市天長國小課題組在對新入學學生學習生活行為表現的觀察中,提出了“幼小銜接”的研究課題。

3、觀察是驗證理論的重要手段

教育科研結果的有效性與教育科學理論的正確性,可以通過多種方法進行驗證。觀察是檢驗科研結果可靠性和科學性的重要途徑。尤其是某些暫時難以通過測量或實驗進行驗證的項目,更需要觀察。愛因斯坦說過:“理論之所以成立,其根源就在於它同大量的單個觀察關聯著,而理論的‘真理性’也正在此”。(《愛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務印書館1976年版第115頁)例如要檢驗數學課的“質疑教學”模式是否確實調動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可以通過對課堂上學生聽講和回答問題時的反應的“大量的單個的觀察”來加以驗證。

觀察法簡便易行,不必使用特殊設計的複雜儀器設備,不需要特殊條件,不妨礙觀察對象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也不會產生不良後果,觀察者不一定非要有很高的專業理論素養,所獲得的資料可信度較高,所有這一切,使得廣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新教師樂於利用教育觀察法開展國小教育科學研究。但是觀察法也有其局限性,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這些局限主要有下列幾方面:

首先,觀察報告給我們的,只是現象和結果,即說明“有什麼”和“是什麼”的問題,不能判斷“為什麼”之類的因果問題。正如恩格斯所說:“單憑觀察所得的經驗,是決不能充分證明必然性的”,“必然性的證明是在人類活動中,在實驗中,在勞動中”。(《自然辯證法》第207頁)

其次,由於研究者知識、經驗、情感等方面的背景不同,他們的觀察記錄易受主觀因素的影響,這是需要認真加以預防與克服的。

第三,由於觀察研究的取樣範圍及容量較小,其代表性不夠高。而觀察時間和情景處在不斷變化之中,也影響到觀察素材的代表性。

教育觀察的領域

教育觀察法在國小教育教學和教育科學研究的許多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並發揮其作用。教育觀察的領域大致範圍如下:

1、學生的學習、生活、娛樂等方面的情況。包括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習習慣,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狀況、消費狀況,學生的課外時間、空間的安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感受,對不同活動的選擇傾向等。

2、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包括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情況,教師德育工作,教師作為班主任的教育活動等。

3、學生與教師的關係。涉及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民主、嚴格、專橫等),學生對教師的態度(親近、疏遠、欽佩、敬畏等),教師教育行為與學生行為表現之間的關係等。

4、學生或教師的群體氛圍。包括凝聚力、離散傾向、人際關係等。

5、學校管理。包括學校常規管理,學校辦學特色,改革舉措等。

6、其他教育因素的影響。包括不同教材、教學手段、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影響等。

在具體套用中,教育觀察法往往不是單獨發生作用,而是與其他研究方法一起協同作用;教育觀察法的成果也往往不是單獨發揮某項作用,而可以綜合發揮出多種功能。如“遊戲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作用”的研究,觀察法可以驗證實驗成果,但必須與實驗法一起協同作用。觀察的結果也不僅僅驗證遊戲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這一實驗假設,還可以檢驗把適度的遊戲引入國小數學教學在開發學生智力等方面的功能。

教育觀察的設計

不同類型的教育觀察法所需的設計有不同的特點,但下列步驟則是共同的。

(一)明確觀察目的和內容

根據課題研究的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確定該觀察的子目標。對於觀察中要了解什麼情況,蒐集哪方面的事實材料,都要作出明確的規定。在此基礎上,確定觀察內容。初學者可從本節第一部分所介紹的領域中選擇確定之。

合格的觀察內容除了要能準確地反映、體現或說明觀察目的、確定觀察對象外,還要能夠被操作。即觀察者能觀察到應該觀察到的行為或事件。因此,要明確界定觀察內容在具體場景中的實際表現,包括行為表現、事件發生髮展的標誌等操作性定義。例如美國社會學家貝爾斯對小群體的互動行為的研究,首先就應準確地理解什麼是“互動行為”?其內涵與外延是什麼?其次要說清楚“互動行為”的具體表現。人們可以從社會情感部分和工作任務部分加以觀察。貝爾斯又詳細給予這兩部分以操作性定義。例如社會情感部分的消極情感,其外在形態被定義為分歧(不同意、消極拒絕)、緊張、對抗(表示反對、貶低他人,進行自衛)等三方面。

(二)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目的在於掌握情況,對所要觀察的對象和內容有個最一般的了解,以便正確地計畫整個觀察過程。例如,要觀察某校青年教師的教學工作,就應當預先到學校了解這些教師的工作情況、學生的情況、有關的環境與條件等,還可以向有關人員訪談、查閱一些資料等。

(三)選擇觀察方法

如上節所述,不同類型的教育觀察法各有其優缺點,具體的觀察內容和相關的客觀條件也各不相同。觀察者要結合具體情況,選擇最有利於獲得真實的信息的最簡捷的觀察方法,從而經濟地、有效地獲得科學的結論。

(四)編制觀察記錄表

觀察記錄是確保觀察到的事實材料準確客觀的重要一環。為使觀察記錄全面、系統和準確,就要編制觀察記錄表。一份好的觀察記錄表至少具有兩方面的功能。一是實施功能。觀察可依據記錄表合理分配注意力,按要求實施。觀察者不至於遺漏重要內容或注意與研究課題無關的內容;二是記錄功能。觀察者系統地記錄下觀察資料,便於研究者進一步的分析與整理。觀察記錄是錄音或錄象所不能代替的。後者只是觀察者研究查詢的雜亂的、最原始的資料,沒有實施與記錄功能。

觀察者應該從實際出發,依據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觀察類型,編制出有“個性”的觀察記錄表。例如,若採用時間取樣觀察法,則應在特定時間內的觀察對象可能有的行為事件作儘可能全面的預計,並設計在記錄表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