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徐特立(1877年—1968年),又名徐立華,原名懋恂,字師陶,中國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長沙縣江背鎮)人。毛澤東和田漢等著名人士的老師。
1877年2月1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府善化縣四都觀音塘(今長沙縣江背鎮觀音塘)。
1905年入長沙城寧鄉速成中學,畢業後在長沙周南女校任教。後興辦私學(如梨江學校、長沙平民夜校等)。[1]
1910年往日本考察教育;支持武昌起義,被選為湖南臨時議會副議長。
1913年任長沙師範學校校長。
1919年-1924年6月,42歲時,遠赴法國勤工儉學,並考察了比利時和德國的教育。
1924年回國後創辦長沙女子師範學校和湖南孤兒院。
1927年5月,在大革命遭受嚴重失敗的白色恐怖中,徐特立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南昌起義,任革命委員會委員、第二十軍第三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928年到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1930年回國後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長,創辦了列寧國小、列寧師範等。參加了長征。在延安曾任邊區政府教育廳廳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以八路軍高級參謀長的名義任八路軍駐湘辦事處主任,後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1931年11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教育部代部長,兼任蘇維埃大學副校長。
1934年10月他以57歲的高齡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董必武、徐特立一起編入中央機關縱隊幹部休養連,表現了老英雄的大無畏的革命氣魄。
1940年創辦延安自然科學研究院並任院長。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共第七、八屆中央委員等職,後因身體原因請辭。
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生平事跡
徐特立,1877年生於湖南長沙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就體味到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9 歲時,父兄因憤於不識字受欺壓,湊錢讓他讀私塾。他讀了六年書,又因無錢輟學在家,曾跟隨一個和尚學習禪宗。後來他在家勞動,又教私塾。1905年因清政府廢科考辦新學,長沙辦起師範學校,他考入該校讀速成班,畢業後當高小教員,又應聘長沙周南女校。
1907年發生清政府向外國屈辱妥協的教案時,徐特立在學校作時事報告,講到激憤之處,熱淚如傾,竟拿菜刀把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蘸著血寫了抗議書,寫完當場暈倒。這一“抽刀斷指”的舉動,頓時蜚聲全省,徐特立也被當時有進步思想者譽為最有血性的激進人物。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徐特立積極參加湖南起義,被推為長沙副議長,翌年又任省教育司的科長。他一身清正進入官場後,頓覺黑暗無比,不久返回教育界,任長沙師範學校校長。1919年,國內興起赴法國勤工儉學熱潮,年已42歲的徐特立也報名前往,成為年紀最大的留學生。在法國四年間,他邊做工邊學法語,後入巴黎大學學習自然科學。回國後,他任長沙第一女師校長,被公認為湖南的教育界名流。1927年初大革命高潮時,徐特立參加了湖南農民協會並任教育科長,又在左派掌權的國民黨長沙市黨部任農工部長。同年夏天,大革命失敗,在不少共產黨員叛變脫黨時,徐特立卻以50歲年齡入黨。隨後,他參加了南昌起義,任師黨代表。部隊失敗後,他決定同賀龍一起上山打游擊,只是因病未能跟,被派赴莫斯科入中山大學。他學通俄語後,系統研究了馬列主義,並同吳玉章、瞿秋白共同研究了漢語拉丁化拼音。
1930年末,徐特立潛回國內,赴江西根據地,後在中華蘇維埃政府任教育部副部長(部長為瞿秋白)。1934年,他隨軍長征。一路上,他拄著一根竹杖,扛著防身用的紅纓槍,和大家一同行軍。瞿秋白在告別時換給他一匹好馬,他卻總是讓給傷病員騎。據統計,長征兩萬里,徐老騎馬不過二千里,人稱“徐老徐老真是好,不騎馬兒跟馬跑”。
到達陝北後,中共中央為他慶祝60歲壽辰。毛澤東寫信致賀,稱徐老“今後還將是我的先生”。抗戰爆發後,徐特立先到國民黨統治區做中共代表,1940年回延安任自然科學院院長,在黨的“七大”上當選中央委員。此時,他老當益壯,年近七十還參加了延安青年體育運動會的游泳比賽。1947年,中央為他慶賀70歲誕辰,毛主席的題詞是“堅強的老戰士”,朱總司令的題詞則是“當今一聖人”。
新中國成立後,徐特立任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因年老記憶力減退,他自動申請免職。但是,他仍關心國事———“大躍進”時不表贊成,“文革”開始後又憂心不已。1966年國慶節上天安門時,他守在電梯旁等毛澤東,想傾訴心中想法。毛主席遠遠看見他後,馬上打招呼並想走過來,可惜被突然出現的一群高呼“萬歲”的人隔開。徐老此後身體日衰,難以外出,於1968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