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基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教育學基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教育學基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教育學基礎》是2012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建軍。該書相對於傳統的注重學科體系的教育學而言,較好地體現了理論性與實踐性相性結合,展現了教育理論與實踐發展的新問題與新變化。

內容簡介

《教育學基礎》引介紹了全國十二所重點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學院)根據教育部高教司有關高師課程改革的精神,結合公共課教育學的調查研究情況,於2000年底開始策劃組織高等師範院校公共課教材的編寫工作。2001年6月,全國十二所重點師範大學的教育學專家、教師在北京召開了“高等師範院校公共課教育學教材”研討會。會上,大家認真交流了各校教育學公共課教材的使用現狀,深刻分析了現有高等師範院校公共課教育學教材的特色與不足,在充分汲取現有一些優秀教材營養的基礎上,初步擬訂了《教育學基礎》的編寫提綱和編寫體例。

作者簡介

馮建軍,男,1969年生,河南南陽人,教育學博士。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教育基本理論、教育哲學和道德教育的研究。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等轉載40餘篇.著有《當代主體教育論》、《生命與教育》、《教育公正:政治哲學的視角》、《教育的人學視野》等專著,主編《現代教育學基礎》、《當代教育原理》等教材。學術成果多次獲得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和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

作品鑑賞

本書力求在具體的內容上更加突出實用性,更加反映我國推行素質教育和實施新課程改革中的新問題、新經驗、新成果。該書作為通識課教材,可供普通高校學生使用;同時,本書作為全國教師教育的優秀課程資源,可以廣泛地運用到中學教師教學和培訓中,既可作為職前教師教育專業的公共課教材,也可供廣大一線中學教師自學或研究參考。

作品目錄

第一編 教育的基礎
第一章 教育的歷史基礎
第一節 教育的起源與原始教育
第二節 學校的產生與古代教育
……
第二章 教育的哲學基礎
第一節 20世紀之前的主要教育哲學學
第二節 實用主義教育哲學
第三節要素主義與永恆主義教育哲學
……
第三章 教育的心理學基礎
第一節行為主義與教育
第二節認知主義與教育
……
第四章 教育的社會學基礎
第一節功能主義與教育
第二節 衝突論與教育
……
第五章 教育理論
第一節 教育學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教育理論的類型與表現形式
第三節 教育理論的新發展
第二編 教育的一般原理

第六章 教育的概念
第一節 “教育”一詞的使用
第二節 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三節 教育的本質
第七章教育目的
第一節 教育目的的內涵、結構與功能
第二節 教育目的的不同價值取向
第三節 我國的教育目的
第八章教育功能
第一節 教育功能概述
第二節 教育的本體功能
……
第九章 教育主體
第一節 教師職業與教師勞動
第二節 學生屬性與發展特點
第三節 師生關係的建立與處理
第十章 教育內容
第一節 教育內容概述
第二節全面發展教育的內容構成
第三節 教育內容的組織形態
第四節 教育內容的活化樣態
第十一章教育途徑
第一節 教學及其實施
第二節 德育及其實施
……
第十二章 教育場所
第一節 家庭及其教育職能
第二節 社會及其教育職能
……
第三編 教育發展與展望

第十三章 中國的教育改革與發展
第一節 新中國教育的改革歷程
第二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第三節 當代中國高等教育改革
第十四章 世界的教育改革與發展
第一節 20世紀西方教育的改革歷程
第二節 當代教育發展的走向
……

精彩片段

教育是每一個人都經歷的事情。康德說,只有受過教育,人才能夠成為人。教育是成“人”的必需,是人的第二天性。個人的成長離不開教育,個人的生活也離不開教育。生活中的每個人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作為學生接受老師的教育,作為孩子接受父母的教育;作為教師可以教育學生,作為父母可以教育孩子。現代社會的發展,使學校教育成為每個人工作、學習、生活必需的“通行證”。沒有一個人能夠與教育脫離干係。
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藝術的創造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教育面對的是人,而且是每一個具體的人。人的複雜性,決定著以人為核心的教育的複雜性。因此,擔負著教育責任甚至是重任的教師、父母乃至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必須掌握教育這樣一門科學,掌握育人的藝術。教育學作為研究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律、指導教育實踐的學問,有必要成為每個人的通識教育課程,而不僅僅是教師教育的課程。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父母和其他具有教育責任的每一個人科學施教,正確地履行教育的職能。
本書是一本面向廣義教育者的通識教育的教育學教材,它不同於教育類專業的專業課教育學,也不同於面向未來教師的公共課教育學。後兩種教育學更加突出“專業”,而本教材更加突出“通識”,它力圖使每一個具有教育義務的人,無論是專業的,還是非專業的,都能夠對教育有所了解,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這也是本書稱為“教育學基礎”,而非“教育學”的原因所在。“教育學”作為一個專門學科,講究學科自身的邏輯體系;“教育學基礎”則是各類教育知識的集合,重在通識和廣博。所以,在內容選取上,我們打破了傳統教育學體系,增設了“教育的基礎”和“教育發展與展望”兩編內容。作為一本通識教材,本書還擬為其他學科的理論工作者了解教育學學科提供一個基本的輪廓。
本書在編寫中遵循通識課程的要求,除了突出通識性之外,還力求突出時代性和前沿性。本書對問題的認識,緊扣時代的脈搏,根據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的趨勢和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要求,努力反映我國教育理論研究的新成果,使其能夠立足於時代,對時代教育發展和教育實踐中的困惑、挑戰等作出回答,把握教育發展新趨勢,引領教育新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