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教稼台](/img/6/ec0/nBnauM3X4UzMxcDN4ETM3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xc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歷史
教稼台位於陝西省武功縣武功鎮東門外漆水之濱,相傳為后稷向人們宣講稼穡百穀之道的場所。原一矩形土心磚砌平台,下大上小,呈覆斗狀,中有洞門,為來往車馬行人必經之路。洞門東口上有寬約1米、長約2米的石刻,其文曰:“教稼名區”。上款為“道光五年(1825)正月重修”,下款“知武功縣事鄧兆桐立”,西口上為“教稼台”。此台代有修葺,清雍正元年(1723)知縣杭雲龍、清道光五年(1825)知縣鄧兆桐、民國25年(1936)縣長錢範宇曾三次重修。1970年,由於“文化大革命”中破壞,教稼台已蕩然無存。1987年,耆宿發起倡議,士、農、工、商,尤其中央、省屬楊陵農業科研單位踴躍籌資4萬餘元,於1988年秋施工,次年春主體落成。教稼台重立於舊址,形體依舊,仍呈覆斗形,高12米,周長24米,台周圍確定了保護範圍,占有面積2500餘平方米。遂立標識,設門楣,建起磚圍牆,1988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