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與發展

教學與發展

《教學與發展》,作者贊科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於2011年出版。描述的是闡述了贊科夫在實驗過程中創建的國小教學新教學論體系,指出其指導思想是教學要在學生的一般發展上取得儘可能大的效果。書中論述了安排教學過程的五項教學論原則:即高難度進行教學的原則、高速度進行教學的原則、分析教學中的案例,這給教師把握教什麼、如何教、怎樣有效教學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因此,看此書的時候也可以思考該書對教師教學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鑑的經驗。

基本信息

簡介

封面教學與發展

本書是作者對教學與發展問題進行了將近二十年的實驗研究的總結性著作。全書闡述了贊科夫在實驗過程中創建的國小教學新教學論體系,指出其指導思想是教學要在學生的一般發展上取得儘可能大的效果。書中論述了安排教學過程的五項教學論原則:即高難度進行教學的原則、高速度進行教學的原則、理論知識起指導作用的原則、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的原則、使全體學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的原則,還研究學生髮展進程的具體途徑等。本書的一大寫作特點在於用理論解釋實驗中學校教學現象,分析教學中的案例,這給教師把握教什麼、如何教、怎樣有效教學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因此,看此書的時候也可以思考該書對教師教學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鑑的經驗。

文摘

實驗者力圖喚起他思考,也沒有引出所希望的結果。

尤拉做實驗時,並沒有要評定自己的操作的任何動機。用三種試劑試驗了物質,什麼結論也沒有得出來,他還想繼續試驗。聽到實驗者提出的問題:“你從所做的試驗得出了什麼結論?”他感到突然,因為他沒有評定過自己的做法,沒有考慮過剛做過的試驗結果,也沒有注意到下一步要根據這些結果。

關於陰離子和陽離子的特徵反應的知識,他有,但解答所做的習題時不會套用;在他的意識里,這些知識同習題的特點結合不起來,因而成了無用的。分析能力弱,不可能把這些知識體現出來。

對反映這類學生解答習題過程的記錄進行分析,說明由於計畫性和自我監督這類本質上的特徵,他們的活動水平是那樣低,實際上不可能得到好的結果。

現在我們來談談擬分在第二類的學生怎樣做實驗。他們表現出的活動水平比較高。

學生做實驗的過程和他們的解釋都說明,他們正確理解了實驗的性質,意識到面臨的操作的目的。但是,他們還不會根據這些目的考慮和制定操作提綱。在活動過程中只會計畫最接近的一些步驟,而且這些步驟之間並沒有邏輯聯繫。這種操作方法可以斷定是試驗性的和有錯誤的方法。

用這類方法解答習題,證明有一定的計畫性特點。學生能確定操作同總的目的之間的關係,但是還不會確定各種操作之間的關係,說不出這些操作的最合理的連續性。

應該注意學生操作過程中的一般情緒、意志的背景。決定實驗過程的氣氛的主要情緒是希望儘快取得結果。考慮不周過早作出結論,又在操作過程中那樣匆匆忙忙推翻這些結論,部分地說明了這種情緒。從這裡也顯出缺乏必要的檢查性的驗證操作。

這些貝殼很好看(拿起小貝殼)。可以猜出,那一個老一些。我們那兒有人說,幼小的是綠的。你看,這個貝殼(大的貝殼)是橙黃色的,紅色的,而這個(小的貝殼)還是粉紅色的,還很幼小。你看,這裡,裡面幾乎是綠色的。這裡像是大的波紋,而這裡也有這些波紋,當然,很小。環是粗的(彎曲的末端),而這裡小一些。這個貝殼最大的環相當於那個貝殼的中等的。當最大的環結束的時候,輪廓似乎是褐色的爺帶。在海濱休養員那裡看見過這樣大的貝殼。

目錄

前言

第一編 實驗教學論體系

第一章 問題

第二章 研究的方法和組織

第三章 實驗教學論體系的原則

第四章 教學大綱

第五章 閱讀

第六章 教學法問題

第二編 學生的發展過程

第七章 觀察活動

第八章 思維活動

第九章 實際操作

第十章 優等生與差等生的發展過程

第三編 學生的學習

第十一章 語法概念的形成(一年級)

第十二章 語法概念的形成(二年級)

第十三章 語法概念的形成(三年級)

第十四章 掌握正字法

第十五章 “套用題”概念的形成

第十六章 自然知識

第十七章 文學創作

第十八章 音樂教學

第十九章 國小後的學習與生活

第二十章 總結與展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