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述分層和句子鑲嵌

敘述分層和句子鑲嵌

《敘述分層和句子鑲嵌》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敘述分層和句子鑲嵌》內容簡介:敘事是將各種經驗組織成有意義的事件的基本方式。經典敘事學興起於上世紀中後期,主要以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小說等虛構性文本為研究對象;而當前敘事的發展早已超越了文學理論和寫作教學的狹義理解,成為後現代思想的一個支柱概念。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新聞傳播學、法律學、心理學、教育學以及文學研究、影視研究等,都將自身的學科對象作為一種敘事進行探索,且已形成豐富的研究成果。

與此同時,對敘事本身的語言結構的研究卻並未受到足夠重視。由此導致“敘事”在很大程度上蛻化成一張學術標籤、一個可供眾多研究者拿來詮釋相關現象的概念,卻無法在實際研究中提供有效的理論原則和可操作的分析方法。

目錄

第一章 從意向性理論看敘述分層

第一節 解釋者的“視域”與敘述分層

第二節 意向性:意識的關指能力

第三節 言說活動和意向活動

第四節 複雜的鑲嵌結構及其語言形式

第二章分層標記與句嵌結構

第一節 敘述分層的句法實現

第二節 意向標記語和言說標記語

第三節 句嵌結構分析

第三章 內嵌句:顯性視域內的句子形式

第一節 “句子特徵”和獨立性等級

第二節 意向過程、言說過程的內嵌句

第三節 意向態度的內嵌句

第四節 意向概括、言說概括的內嵌句

第四章 敘述分層的解釋功能

第一節 語篇中的鑲嵌形式

第二節 敘述中的解釋及其語篇形式

第三節 非虛構性敘述的視域結構

附錄:言說動詞、意向動詞的隱現和視域的約束作用

語料來源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術語索引

後記

序言

敘事是將各種經驗組織成有意義的事件的基本方式。經典敘事學興起於上世紀中後期,主要以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小說等虛構性文本為研究對象;而當前敘事的發展早已超越了文學理論和寫作教學的狹義理解,成為後現代思想的一個支柱概念。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新聞傳播學、法律學、心理學、教育學以及文學研究、影視研究等,都將自身的學科對象作為一種敘事進行探索,且已形成豐富的研究成果。

與此同時,對敘事本身的語言結構的研究卻並未受到足夠重視。由此導致“敘事”在很大程度上蛻化成一張學術標籤、一個可供眾多研究者拿來詮釋相關現象的概念,卻無法在實際研究中提供有效的理論原則和可操作的分析方法。

本書嘗試運用現代語言學研究方法探討敘述中的分層結構,對體現分層的語言形式進行描寫與解釋,建立一套分析敘事的理論框架和操作方法。

敘述分層直觀地理解就是故事中嵌入故事。譬如敘述者說出一個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又說出一個事件,那么後一事件與前一故事就處在不同的語義層次上。《一千零一夜》常常用來作為敘事分層的經典例子。譬如,其中山魯佐德為蘇丹王講述了一個瞎子僧侶的故事,在故事中提到四個商人,其中一個商人又給另外三人講述了巴格達一個麻風病人的故事,而在這個故事中又有一位漁夫在亞歷山大港的市場上,把海上驚心動魄的經歷講給顧客們聽。這樣,瞎子僧侶的故事、麻風病人的故事和漁夫歷險的故事相互嵌套在一起,各自處在不同的敘事層次上。

後記

準確地說,“意向性”不是一套理論,而是一個“問題”空間。自19世紀末布倫塔諾將“意向性”概念重新引入心理學、哲學以來,它便使許多古老的問題重新成為爭論的焦點。當代語言哲學和心智哲學正是在此交匯,兩者共同關注的一個基本問題是:思想具有怎樣的句法語義性質,而語言的意義又來自何處?

從意向性的角度探討語言追問的卻是意識的奧秘,西方哲學家如齊碩姆、塞爾等對此早有嘗試,日本語言學家時枝誠記也曾從胡塞爾對意向性的分析出發建立“時枝語法”,而現代漢語研究對這一問題的關注還剛剛開始。

本書的選題最初來自導師劉大為教授2001年在“21世紀首屆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國際研討會”上的報告《意向動詞、言說動詞與漢語的句嵌式遞歸結構》,這也是現代漢語研究者第一次在論文中正式援引“意向性”概念分析現代漢語的結構。語言研究不應拘泥於語言本身,而要看到語言與認知活動、思維活動之間的本質聯繫,這已是我國當前語言學術研究的基本共識,它啟迪我們透過語言表象,探索人的更深層次的心靈奧秘。

正是在這一思想啟發下,我試著從意向性著手分析現代漢語中小句,或者說句子形式充當句法結構的現象,並以此為題完成了博士論文。在從事博士後研究期間,我開始關注意向性在語篇結構中的體現。本書是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也吸收了博士後工作報告的部分內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