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1908年,土耳其人首次在阿勒頗市放映活卡通片。1916年,大馬士革建立第一座影院,主要放映德國無聲片。1928年拍出無聲片《無辜的被告》(導演阿尤布?巴德爾),宣告敘利亞電影誕生。此後又出了兩部無聲片:《在大馬士革的天空下》(1932,導演伊斯梅爾?安祖爾)和《義務的呼喚》(1938,導演道德爾)。由於殖民主義的統治,敘利亞電影長期無法發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攝影師諾里丁?里法伊曾拍下了許多新聞紀錄片斷,但由於無法通過法國審查機構,和觀眾見面的只是其中極少一部分。1946年獨立後,成立敘利亞電影製片公司,和埃及、黎巴嫩合拍了一部《阿米里亞之夜》。此後又有一部《光明與黑暗》(1947,導演納齊赫?沙班德爾)。1949年,導演艾哈邁德?阿爾凡繼紀錄片《戰場上的敘利亞軍隊》後拍了一部故事片《過路人》。1961年,祖海爾?沙瓦拍出了商業上成功的影片《綠色的山谷》以及《在邊界後面》(1963)。上述幾部影片,主要反映敘利亞人民的生活與傳統。這期間農業部、衛生部、教育部、社會事務部、國防部都先後成立了電影部門,生產、放映紀錄片。1963年,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執政後敘利亞成立了國家電影總公司,隸屬文化部,統管生產、發行以及電影進出口業務。該公司在南斯拉夫的幫助下,於1968年拍出了故事片《貨車司機》。到1980年,共生產故事片23部,紀錄片近200部。這期間私營製片業也取得長足進步,20多家製片公司共拍出80多部故事片。60~80年代主要影片有:反映巴勒斯坦民族鬥爭的《太陽下的男人》(1970,導演穆罕默德?夏欣等,獲1970年迦太基國際電影節銀獎)、《愛的另一面》(1973,導演同上)、《相反方向》(1975,導演穆拉納?赫正德)和《受騙的人》(1972,獲1972年迦太基國際電影節大獎);反映民族和階級鬥爭的《豹》(1972,導演納比勒?馬立赫,獲第25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和1972年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獎)、《英雄再生》(1976,導演薩拉赫?迪赫尼)、《恥辱》(1974,導演白希爾?薩非亞)、《第五座城堡》(1979,導演白拉勒?薩布尼)和《殘存的形像》(1980,導演納比勒?馬立赫,獲1981年大馬士革國際電影節金劍獎);反映現實生活問題的《紅、白、黑》(1977,導演白希爾?薩非亞)、《桑椹,我的寶貝》(1979,導演馬爾萬?哈達德)和《陷阱》(1980,導演烏地厄?優素福);表現歷史題材的《謀殺》、《冒險》(1977,導演穆罕默德?夏欣)和《進步黨人》(1973,導演納比勒?馬立赫)等。敘利亞無專業電影演員,也沒有電影製片廠。1986年全國有影院105座,其中100家是私營的。年進口400多部影片。自1979年開始,在大馬士革每兩年舉行一次東阿拉伯國家、亞洲和拉丁美洲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