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頑湯辨證錄

救頑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十三。具有補氣血,解瘡毒的功效。主治久生惡瘡,或在手足,或在頭面,經年不愈,臭腐不堪。

組成

當歸一兩,黃芪一兩,白朮一兩,生甘草三錢,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麥冬一兩,柴胡一兩,茯苓五錢,半夏二錢,防風一錢,連翹一錢,附子一片。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補氣血,解瘡毒。

主治

久生惡瘡,或在手足,或在頭面,經年不愈,臭腐不堪。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論:

《辨證錄》:“人有久生惡瘡,或在手足,或在胸背,或在頭面,終年經歲而不愈,臭腐不堪,百藥罔效,外藥敷之不應,內藥服之無功,世人故謂之頑瘡。然瘡雖頑,治之當如何?蓋人身氣血和,斷不生瘡癤,間或生之,亦旬日而愈。其不和者,或因濕浸,或因熱盛,或因濕熱寒邪之交至,遂至氣結而不宜,血滯而不散,結於皮而皮生瘡,結於肉而肉生瘡。久則膿血不淨,因而生蟲。人以為蟲也,又用殺蟲之藥,而反傷其皮肉,則氣血愈虛,力難兼到,棄皮肉於膜外而不顧,則瘡成為冥頑不靈之患矣。故治瘡皆以行氣活血為主,而蟲與毒,不必計也。然而血不易活,氣不易行,非補氣補血不可,蓋氣得補而氣自行於周身,血得補而血自活於遍體也。救頑湯【處方】當歸一兩,黃芪一兩,白朮一兩,生甘草三錢,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麥冬一兩,柴胡一兩,茯苓五錢,半夏二錢,防風一錢,連翹一錢,附子一片。【用法】水煎服。連服二劑而瘡口必然發腫,斷不可懼。從前無效,今服藥發腫,乃藥助氣血與瘡相戰也乃速愈之機。再服二劑,不痛而癢矣。再服二劑,癢止而肉生矣。再服二劑,結靨而愈。再服二劑,不再發。【方解】此方單去活血行氣,得補之力也,氣行血活,蟲將安寄,故不必殺蟲,而頑瘡自盡愈矣。”

方論選錄:

《中華醫學大辭典? (上、下卷)》:“頑瘡此證或因濕侵,或因熱盛,或溫熱寒邪交至,以致氣結不宣,血滯不散,遂於手足頭面胸背等處生瘡,經年累月,膿血不淨,甚至生蟲。法當行氣活血,宜救頑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