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用可能性曲線

效用可能性曲線

效用可能性曲線(Utility of possibility curve)表示在給定另一個人所得的效用時一個人能獲得的最大效用。

概述

效用可能性曲線 效用可能性曲線

效用曲線是用於反映決策者對風險態度的一種曲線。又稱"偏好曲線"。在決策中,決策者的個性、才智、膽識、經驗等主觀因素,使不同的決策者對相同的益損問題 (獲取收益或避免損失)作出不同的反應;即使是同一決策者,由於時間和條件等客觀因素不同,對相同的益損問題也會有不同的反應。決策者這種對於益損問題的獨特感受和取捨,稱之為“效用”。效用曲線就是用來反映決策後果的益損值對決策者的效用(即益損值與效用值)之間的關係曲線。通常以益損值為橫坐標,以效用值為縱坐標,把決策者對風險態度的變化在此坐標系中描點而擬合成一條曲線。

定義

效用可能性曲線——相關書籍 效用可能性曲線——相關書籍

效用可能性曲線:又稱效用可能性邊界,是指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者可能達到的最大滿足程度。 表示在產品或勞務產出量既定前提下,社會所能滿足的兩個消費者的各種最大效用組合。

交換契約線所表示的兩個消費者效用之間替代關係,實際上是以產品或勞務產出量既定為前提,因而這種替代關係可以直接用效用可能性曲線表示。

經濟理論

曲線生產可能性曲線上任意一點均代表著生產的帕累托最優狀態。在曲線上任給一點e,等於給定一對最優產出組合。以該產出組合可構成一個消費的埃奇沃思框圖並從而得到一條交換的契約曲線 。 曲線上任意一點均代表交換的帕累托最優狀態,在曲線上還存在一點如e,在該點上兩條相切的無差異曲線的共同斜率恰好等於生產可能性曲線上e點的斜率,從而e還滿足生產和交換的帕累托最優狀態。

由此可知,按上述方法得到的點e同時滿足所有三個帕累托最優條件狀態。由於e點是兩條無差異曲線的切點,而相切的無差異曲線分別代表兩個消費者A和B的兩個效用水平。如果用和來分別表示消費者A和B在e點的效用水平,則e點上對應著一對效用水平的組合。由於e點是滿足所有三個帕累托最優條件的,故它所對應的一對效用水平的組合。可以看成是“最優”效用水平組合。

效用可能性曲線的斜率

5 效用可能性曲線的斜率

帕累托最優條件

同樣,如果我們在生產可能性曲線上另選一點,點也滿足帕累托最優三個條件。再由點得到一對最優效用水平組合。這樣一來,我們就在生產可能性曲線和最優效用水平組合之間建立起了一種對應關係。給定生產可能性曲線上一點,可以得到一最優效用水平組合。顯而易見,由於生產可能性曲線上的點有無窮多個,同時滿足三個帕累托最優條件的最優效用組合也有無窮多個。它們之間又具有什麼樣的關係呢?我們知道,在滿足全部帕累托最優條件的情況下,消費者A和B的效用水平的變化方向正好是相反的。要提高某個消費者的效用水平,就必須降低另一個消費者的效用水平。如果不是這樣,則總可以通過某種重新安排,使某個消費者的狀況變好而不使其他消費者的狀況變壞。這就是說,還存在帕累托改進的餘地。這表明帕累托最優條件均被滿足。

由於在最優效用水平組合中,兩個消費者的效用水平反方向變化,可以將它們之間的關係用圖10-7向右下方傾斜的一條曲線 來表示。圖中橫軸代表消費者A的效用水平,縱軸代表消費者B的效用水平。曲線 為效用可能性曲線,它代表消費者所有最優水平組合的集合,說明了當一個消費者的水平給定之後,另一個消費者所可能達到的最大效用水平。例如圖10-7中,給定消費者A的效用水平為 ,則消費者B的效用水平為 ,以它們的組合點e表示。

和生產可能性曲線的情況相類似,效用可能性曲線亦將整個效用空間劃分為兩個不相交的組成部分。在 的右上方區域(如C點所在區域),是即定資源和技術條件下所無法達到的區域,故可以看成是“效用不可能”區域;而在 的左下方區域,則是“無效率”區域:在既定的資源和技術條件,經濟沒有達到它可能達到的最優效用水平組合。例如在該區域的D點,代表著效用水平組合。它顯然缺乏效率。如果重新配置資源,就能夠使經濟從D點移到效用可能性曲線上的點e,從而使兩個消費者的效用水平均得到提高。“無效率”點的存在或者是由於交換的無效率,或者是由於生產的無效率,或者是由於生產和交換的無效率,即是由於三個帕累托最優條件中有一個或兩個未得到滿足,或者三個條件都未得到滿足。

如果將所有的無效率點也看成是可能的經濟狀態,則所有可能的效用水平組合的集合就是封閉的區域 。由此可以給效用可能性曲線另外一個解釋,即它是效用可能性區域的“邊界”,亦稱為效用可能性邊界。福利經濟學的目的是要在效用可能性區域當中找一點或一些點,使社會福利達到最大;帕累托最優條件僅僅告訴我們,社會福利必須在該效用可能性區域的邊界,即在效用可能性曲線上達到,但並沒有告訴我們,究竟在效用可能性曲線上的哪一點或哪些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