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與行政史論集

作品:《現代文官制度在中國的創構》 3.《中國史學》第2卷評介 8.《欒城集》考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作者關於中國政治與行政史研究的學術論文三十餘篇,內容涉及制度考訂、人物評傳、文獻研究等諸多方面。其中關於北魏金陵地理位置的考察、中國最早的行政學會的考證,以及關於現代文官制度在中國形成和發展歷程的梳理等等,均具有填補學術空白的價值和意義。

作者簡介

姓名:李俊清
作品:《現代文官制度在中國的創構》 《中國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導論》 《政治與行政史論集》 《民族鄉政府管理》 《自治縣政府管理》 《變革與繁榮:民族地區公共管理的問題與挑戰》 《自治區政府管理》 《北京山地森林的生態恢復(精裝)》 《自治區政府管理》 《傳承與創新-當代公共管理理論與前沿問題研究》 《額濟納綠洲胡楊林研究》 姓名:李俊清著
作品:《政治與行政史論集》 《自治區政府管理》 《自治區政府管理》

目錄

1.試析先秦及漢代文獻中的“方百里”
2.北魏金陵地理位置的初步考察
3.《中國史學》第2卷評介
4.蘇轍役法主張述評
5.蘇轍前期的革新思想
6.蘇轍與道教
7.蘇轍與道教有關的活動編年
8.《欒城集》考
9.《蘇穎濱年表》訂誤
10.宋代對政府官員的法律監督
11.廉、仁、公、勤
——真德秀論政府官員的職業道德
12.關於司馬光《歷年圖》的幾個問題
13.司馬光《百官公卿表》辨析
14.《(稽古錄點校本)前言》質疑
15.《宋史藝文志》訂誤四則
16.《梅仙觀記》考辨
17.王稟與太原保衛戰
18.謝濤家族研究
19.一代名將狄青
20.王全斌評傳
21.王溥評傳
22.趙鼎評傳
23.常倫評傳
24.明代城防的寶貴經驗
——讀劉以守《乘障瑣言》
25.山陰文物古蹟漫談
26.略論耿文光及其目錄學成就
27.中國傳統文官制度及其特點
28.關於中國第一個行政學會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
29.古德諾關於創辦中國第一所行政學校的構想
30.民初文官隊伍中的特殊群體
——縣知事錄用與管理制度研究
31.移植與嬗變
——論現代文官制度在中國的創構
後記

書摘

1 試析先秦及漢代文獻中的“方百里”
田昌五先生《解井田制之謎》(《歷史研究》1985年第3期)提出:“提封田行之於戰國到西漢時期,它是繼井田制之後出現的一種田畝制度。”進而提出:“提封田是按方百里為單位計算出來的。”並有詳細的論證和推算。“提封田”並非戰國到西漢時期的一種田畝制度,王煦華先生在《戰國到西漢未曾實行“提封田”的田畝制度》(《歷史研究》1986年第4期)一文中論之甚詳,茲不贅述。筆者認為“方百里”也並不是一種田畝制度的計算單位,以下試作辨析。
田先生的論據之一為《漢書·食貨志》所載:“是時,李悝為魏文侯盡地力之教,以為地方百里,提封九萬頃,除山澤邑居三分去一,為田六百萬畝,治田勤謹則畝益三升,不勤則損亦如之。”據此,田先生得出結論說:“由此可知,提封田是按方百里為單位計算出來的。不過按這裡的算法來推西漢提封田中的農田數,出入很大,這可能是李悝的提封田行之於魏國,其地多為平原,山澤所占面積較小的緣故。”按:這段材料的意思是說,在百里見方的範圍內,山澤邑居和可耕地各自所占的比例(這種比例出自《禮記。王制》。下文將述及),並非說“方百里”是一種田畝制度的計算單位。而且正像李悝接著又以“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為典型例子推算農戶一年的收入和支出一樣,只是就一般情況大致而言,並不是說在魏國的疆域裡,每一百平方里內,山澤邑居都恰好占到三分之一。因此,這條材料是不能夠說明“方百里”是田畝的計算單位的。
田先生的論據之二是《商君書·徠民》的記載:“地方百里者,山陵處什一,藪澤處什一,溪谷流水處什一,都邑蹊道處什一,惡田處什二,良田處什四。以此食作夫五萬,其山陵藪澤溪谷足以給其材,都邑蹊道足以處其民,先王制土分民之律也。”田先生認為:“這裡所說的‘先王’是秦的先王,如秦孝公、昭公等,至遠不會早於秦獻公。以往的註疏者看到先王,就以為是三代之王,這是不對的。故這一條材料說的也是戰國時期的提封田,可能是行之於秦國的。它和李悝的提封田差別有二:一是地方百里提封十萬頃,故扣除五分之二仍余田六百萬畝。二是可耕地中包括良田和惡田,良田四百萬畝按一夫百畝授田,可食作夫四萬;惡田二百萬畝要加倍授田,只能食作夫一萬。故二者合計,共‘食作夫五萬’。”這個結論也是不能成立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