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社會學:民主制度的政治社會基礎

政治社會學:民主制度的政治社會基礎

《政治社會學:民主制度的政治社會基礎》,作者:毛壽龍著 ,由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於2007年出版,古典階段可以看作是政治社會學的萌芽階段。在這一階段,政治社會學的核心課題已經為人們提出並得到了初步思考,提出了一些富有啟發意義的觀點。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政治社會學:民主制度的政治社會基礎

古典階段可以看作是政治社會學的萌芽階段。在這一階段,政治社會學的核心課題已經為人們提出並得到了初步思考,提出了一些富有啟發意義的觀點。政治社會學的重要學者有古希臘時期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古羅馬時期的西塞羅·聖·奧古斯西,中世紀時期的托馬斯·阿奎那,以及文藝復興時期和啟蒙運動時期的馬基雅維利、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鳩和盧梭等。

柏拉圖(P1ato,約公元前427~前347年)是古希臘的哲學家。他的政治社會學思想主要表現在《理想國》、《政治家篇》、《法律篇》以及有關蘇格拉底的審判及屈死的對話如《歐塞弗羅篇》、《道德篇》和《克里多篇》等著作中。柏拉圖對政治社會學的重要貢獻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他最早提出了功能主義的社會分層理論,認為國家有三種必要的職能,即供應基本的物質需要、保護和管理。履行這三種職能的有從事生產的工人、從事保護的軍人以及從事管理的統治者。執行不同的職能需要不同的才能,不同才能的人就構成了社會的等級。只要具有不同才能的人去履行各自適合的職能,國家就能夠保持正義。二是他首次看到了民主與科學的矛盾,認為民主與科學(知識)是對立的,主張科學先於民主,認為應該由愛好智慧、掌握知識的人來擔任國王,這就是著名的“哲學王”理論。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也是古希臘的哲學家,並且是柏拉圖的得意弟子。他的政治社會學思想主要表現在《政治學》和《雅典政制》等著作中。他的《政治學》實際上可以叫做《政治社會學》,因為該書討論的很多問題實際上就是政治社會學研究的問題。

作者簡介

毛壽龍,浙江奉化人。北京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任、行政管理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制度分析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制度分析與公共政策、公共管理與治道變革、自主治理、NGO與公共服務等。主要著作:《政治社會學:民主制度的政治社會基礎》、《中國政府功能的經濟分析》(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l996年)、《西方政府的治道變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有限政府的經濟分析》)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等。

目錄

第一章 政治學與社會學的絞結

第一節 發展歷程

第二節 政治社會學在中國的發展

第三節 政治社會學的界限

第四節 基本框架與研究構想

第二章 政治權力

第一節 政治生活何以可能

第二節 政治權力的功能

第三節 政治權力的配置

第四節 當代中國政治社會的權力結構.

第三章 政治合法性

第一節 合法性的理論

第二節 民主政治的合法性危機

第三節 威權國家的合法性危機

第四節 中國政治的合法性基礎

第四章 政治文化

第一節 政治文化的內涵

第二節 政治文化的構成

第三節 政治社會化

第四節 政治文化的現代化

第五節 當代中國的政治文化

第五章 政治意識形態

第一節 源流、特徵和類型

第二節 社會政治功能

第三節 現代政治意識形態

第四節 當代中國的意識形態

第六章 政治制度

第一節 政治行為的規則

第二節 古典的民主與程式的民主

第三節 民主發展的歷程

第四節 平等的民主與自由的民主

第五節 當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七章 政治組織

第一節 政治組織的性質

第二節 國家組織與政黨組織

第三節 利益集團

第四節 非營利組織與民主

第五節 當代中國的政治組織

第八章 社會分層和政治分層

第一節 社會分層

第二節 政治分層

第三節 中產階級與民主制度

第四節 當代中國的分層

第九章 政治社會的現代挑戰

第一節 生態問題的政治思考

第二節 多元社會的政治認同

第十章 公共事務與制度選擇

第一節 隱私公開

第二節 文明之道

第三節諾斯悖論

第四節 理性之外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