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對於人類社會及其政治事務的公共性問題,現代人似乎很容易理解,也越來越關注;但實際上卻又似乎不甚了解,且越來越模糊、甚至淡忘。這樣說好像頗為費解,既不合邏輯,也不合事實。
作者簡介
塗文娟,1981年出生,清華大學哲學博士。現任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西方政治哲學和倫理學方面的教學和研究。迄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圖書目錄
序 公共性的政治倫理理解
導論 漢娜·阿倫特與政治哲學
第一章 公共性與公共領域的衰落
第一節 “公共性”概念歷史溯源
一 西方“公共性”概念演變
二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公
三 中西文化中“公共性”概念的異同
第二節 阿倫特的“公共性”概念
一 “公共性”與“私人性
二 “公共性”的三個維度
第三節 失落的公共領域
一 公共領域存續的條件
二 公共領域衰落的過程
三 公共領域衰落的表征
第四節 對公/私二分法的批評與辯護
一 批評之一:不辯證的二分法
二 批判之二:男權原則的二分法
三 為阿倫特一辯
第二章 政治行動:政治公共性的本質
第一節 行動與人的條件
一 勞動和動物化的勞動者
二 工作和技藝者
三 政治行動和政治行動者
第二節 行動的結構特徵
一 存在與顯現一致
二 對不朽的期盼
三 行動之勇智思之勇
四 權力新釋
五 政治自由
第三節 在比較視野中審視行動
一 古典時代的自由:阿倫特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斯多葛主義
二 勞動與奴役:阿倫特與黑格爾、馬克思
三 工具性的權力和交往性的權力:阿倫特、韋伯與哈貝馬斯
四 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阿倫特與自由主義
第三章 政治邪惡:政治公共性的瓦解
第一節 極權主義的產生
一 極權主義產生的三部曲
二 揭開《極權主義的起源》的歷史學和方法論謎團
第二節 極權主義的運動法則
一 宣傳:虛構與謊言的世界
二 組織:共同行動蛻變為秘密會社
三 意識形態與恐怖:極權主義統治的邏輯暴政
第三節 政治邪惡
一 根本的惡:人間的地獄形象
二 平庸的惡:邪惡的膚淺與無根形象
三 反思極權專制邪惡
第四節 思考與判斷:抵制政治邪惡的屏障
一 擴展的思維方式
二 想像力的處理和反思的處理
三 共通感
第四章 由革命走向團結:政治公共性的復興
第一節 革命:“無中生有”的奇蹟
一 “開端”困境:從馬基雅維里到西耶斯
二 以政治行動替代人民主權
三 政治體的存續
第二節 團結:從理論的遮蔽中產生?
一 團結、同情與憐憫
二 三種團結觀
三 從精英到平等:邁向新的團結
第五章 大眾社會:政治公共性的挑戰與完善
第一節 大眾文化:世界性的瓦解
一 大眾文化的興起
二 大眾文化的審美主體:庸人
三 文化與政治
第二節 政治謊言:極權主義夢魘的泛濫
一 政治謊言的現代特點
二 謊言與行動
三 真理與政治
第三節 政治暴力
一 政治文化傳統對暴力的迷思以及對暴丈與權力的混淆
二 憤怒與理性化暴力的非理性
三 權力的合法性與暴力的正當性
四 民間暴力和官方暴力
第四節公民不服從
一 良知拒絕與公民不服從
二 公民不服從的產生原因和特點
三 公民不服從的合法性
結語 公共性與現代性:結構性張力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