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決算

政府決算,是經法定程式批准的年度政府預算執行結果的會計報告。它既是對年度政府預算收支執行情況的最終反映,也是一年內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結果在財政上的集中反映。

簡介

政府決算政府決算

政府決算是預算執行的年度結果。與政府預算相比,決算更能反映政府財政的實際收支情況,同時也是下年度預算決策的重要依據。因此,決算的審查是各國立法機關的重要職責之一。我國的《預算法》、《監督法》等對此也做了明確的規定。各級人大在加強政府決算審查方面也進行了許多積極的探索和創新,積累了一些有益的經驗。但政府決算的審查工作十分複雜,非專業人士很難介入,這給人大對決算的審查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河南省南召縣人大常委會在工作中嚴把“三關”,切實加強了人大對政府決算的審查,為下一年政府預算的審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政府預算是政府的收支計畫,它規定了政府在未來財政年度中應該做的事以及做事的成本。政府預算作為一個過程,分為編制、審批、執行和評估四個階段。預算由政府編制,形成政府預算草案,之後提交立法機關審批。立法機關審批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預算,由政府嚴格執行。為使政府嚴格按立法通過和調整的預算執行,防止預算執行過程中政府道德風險的產生,政府預算的執行過程需要立法機關和公眾嚴格的監督;政府預算執行的最終結果必須經獨立於行政的審計機關的審查和評估。

政府預算執行的最終結果在我國也被稱為決算。由於政府預算草案被立法機關審議和批准後即成為法律。它與其他法律一樣,沒有立法機關的同意是不能被任何人,包括政府改變的。任何不經立法部門批准的預算變動都被視為違法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說,政府預算執行的結果也即我國政府的決算與政府預算應該一致,沒有任何差別。但實際情況是,預算執行結果與預算經常是不一致的,中外概莫例外。因為預算作為政府的收支計畫,其收支數是基於對未來年度的預測而成。由於人的有限認知能力,預測數總會與實際情況有差距。因而預算與其執行結果的差距不可避免。對預算和實際執行情況的差異,預算管理中一般採用以下方法處理。

意義

1.政府決算是國家經濟活動在財政上的集中反映

2.政府決算是政府預算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3.政府決算是系統地整理和積累財政預算統計資料的依據

4.編制決算是做好下年度預算管理工作的基礎

過程

1.準備階段每年第四季度,各級財政部門分別下達編制本級政府決算草案的原則、要求、方法和報送期限,並組織年終清理結算。

2.編制階段各支出部門按照有關要求編制本部門決算草案,並逐級上報匯總。

3.審查階段各級財政部門對同級政府收支總決算進行審查。

4.審批階段經各級財政部門審查後的總決算草案,報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核通過,並提請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批准。

組成

1.中央財政決算與地方財政決算

2.總決算和單位決算我國總決算由中央總決算和地方總決算組成;地方總決算又分為、市、縣、鄉四級總決算單位決算,由執行單位預算的行政、事業單位編制的決算。

編制政府決算的準備工作

擬定和頒布《國家財政決算編審通知》

政府決算政府決算

1.提出抓緊增收節支,平衡當年預算的具體措施

2.提出做好年終收支清理工作的要求

3.提出決算編審工作的組織領導要求

4.提出對當年決算編制中若干問題的處理原則和意見

5.規定財政決算清理期:清理期一般是指預算年度結束之後,從1月1日起至7日止,共7天左右。

6.規定決算編審報送的具體時間和份數

進行年終收支清理工作

1.核對年度預算收支數字

2.清理本年預算應收應支款項

3.清理往來款項

4.結算預算撥借款

5.清理財產物資

6.進行決算收支的對賬工作

7.核對預算外收支數字

設計和頒發決算表格

1.決算表格的設計原則(1)相對穩定(2)滿足需要(3)便於匯總(4)簡明易懂

2.決算表格的體系各級財政部門使用的財政決算表格主管部門、單位預算機關使用的單位決算表格。

編制、審批

政府決算的編制,是從執行預算的基層單位開始,各基層單位在年終清理的基礎上,根據決算編報辦法的規定,從地方到中央自下而上逐級編制、匯總,最後由財政部將中央決算和地方財政總決算匯總編成政府決算。

單位決算編制

地方各級總決算的編制

中央決算的編制

全國決算的編制

政府決算草案

決算報表

1、預算數字。它是考核預算執行和事業計畫完成情況的依據、按年終清理核對無誤後的年度預算數填列。

2、會計數字。反映單位預算執行結果的決算數,根據單位預算會計賬簿的數字填列。

3、基本數字。反映事業、行政單位的機構數、人員數以及事業發展計畫的完成情況;用以考核事業規模和預算資金的使用效果。

決算說明書

決算說明書是年度預算執行和預算管理的書面總結。它是研究政策、分析問題的重要資料,也是決算的重要組成部分。

單位決算說明書

單位決算說明書是年度單位預算執行和預算管理的書面總結總決算說明書年度總預算執行和預算管理的書面報告

批覆

國家決算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批准後,由財政部代表國務院批覆各省級總決算。

中央各主管部門的單位決算由國務院授權財政部批覆。

各級政府決算經批准後,財政部門應向本級各部門批覆決算。

地方各級政府應當將批准的決算報上一級政府備案。

收入的處理

當預算收入數與實際執行數不一致,如出現餘額時,一般有兩種處理方法。

(1)政府無權使用餘額,而只能花費立法通過的預算收入數。餘額將作為下一財政年度的收入增加而編入下年度預算收入。採用這種處理方式,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情況下,預算與執行結果將一致。

(2)如果政府希望使用餘額從而擴大本年度支出,則必須事先徵得立法部門的批准和同意。沒有立法部門的批准,政府擅自使用餘額則構成違法。當政府獲得立法部門授權使用餘額(部分或全部)增加支出時,預算與預算執行結果則不同。

當預算收入小於預算支出而出現赤字時,對中央政府而言,可以發行公債彌補赤字,但公債發行的規模和用途必須報立法機構審批;對地方政府而言,由於幾乎所有國家都以法律規定地方政府預算必須平衡,所以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出現入不敷出時,政府必須削減預算。預算的削減以及削減量也必須報送立法部門批准。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情況下,預算與預算執行結果將產生差異,差異額等於赤字額。當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時,如果政府設有準備金,則可以準備金彌補收入的不足。同樣動用準備金亦須獲得立法部門的批准。如果準備金足以彌補赤字,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情況下,預算執行結果將與原立法通過的預算一致。

支出的處理

實際支出數與預算數不一致的情況大致有三種。

(1)由法律規定的權利性支出增加。政府的支出一般分為斟酌性支出和法定支出(主要是權利性支出)。斟酌性支出是指可以根據公共需求控制其數量和結構的支出,如國防經費,公用經費等,但這種改變支出數量和結構的權力並不屬於政府。法定支出是指由法律事先規定而無需每年經立法部門審批的支出。最典型的法定支出是社會福利支出。這部分支出的特點是政府無法事先預知支出的具體數字。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當經濟形勢發生變化,更多的人按法律規定符合享受社會福利項目,如失業保險、貧困補助時,政府的社會福利支出就要超出原定預算數。而立法部門只能批准類似的支出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預算將與預算執行結果不同。

(2)斟酌性支出在預算執行過程中也會根據需求發生變化。政府會發現某些項目如差旅費也許需要更多的資金,而另一些項目如辦公設備則需要較少的資金。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可以在總額不變的情況下在不同項目之間調節使用資金。這種項目之間資金的調節是否需事先報經立法部門批准,在美國則取決於流用資金額的大小。如果流用資金額較小(如小於預算的一定比例,這一比例由法律規定),且發生在同一政府部門內部,則政府可以做而無需報立法部門批准。如果經費在同一部門不同項目之間的流用額超過法定比例,則需事先報立法部門審批。這種支出轉移不會引起預算和預算執行結果之間的差異,只會使相關項目的支出數額發生變化。但不同部門之間任何資金轉移必須事先徵得立法部門的批准和同意才可進行。

(3)不可預見事件如自然災害的發生也會導致預算和預算執行結果之間的差異。理想的情況是設立專用應急準備金以備此類支出。無論動用準備金,還是新增支出,都需報立法部門審批。

如果預算由政府部門專業人員根據合理的經濟假設,採用科學方法編制而成;如果預算必須由立法部門批准才能由政府執行;如果政府能夠嚴格執行立法通過的預算,執行中任何預算變動都需立法部門批准,那么,預算執行結果或決算與預算沒有多少差別。或者說,決算就是修改了的預算,而不是獨立於預算之外的過程。管理好預算就管理好了決算。

如果政府的預算與決算之間產生了很大差異,其原因只有兩種:一是政府沒有良好的預算能力或財政管理能力,不能有效地預測收支數;二是預算對政府沒有約束力,政府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可以隨意變動預算。這意味著立法部門沒有或沒有完全掌握政府預算的決策權(包括審批權、修正權、調整權、監督權和否決權)。而公共資金由立法部門決策、政府預算由立法部門審批是公共預算的本質特徵。

正如“政府財務報告”詞條所言,政府預算執行結束後,政府應該全面報告其預算執行情況,不僅要報告預算執行的流量信息,即收支執行結果,而且要報告預算執行的存量信息,即資產負債情況。因而政府編制的不是我國意義上的只包括流量信息的決算報告,而是包括流量信息和存量信息的政府財務報告,且政府財務報告必須經過獨立審計。

三關

一、嚴把政府決算編制的審查關

政府財政部門編制決算應當遵循財政法規的規定和財政部編制決算的具體辦法,搞好年終清理,嚴格決算的質量,按規定的方法匯總決算,並按規定報送決算。各級人大對決算編制審查的重點包括法規性、政策性和技術性三個方面。

法規性審查 我國《預算法》中規定:編制決算草案的具體事項,由國務院財政部門部署;決算編制必須收支數字準確、內容完整、報送及時;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對本級各部門決算草案審核後發現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有權予以糾正;各級政府財政部門編制的決算草案,必須報本級政府審定等,這些都是財政決算編制必須遵守的法律規定,適用於全國各地區、各部門。各地區、各部門要嚴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編制政府決算草案。

政策性審查 政府財政部門依據《預算法》的規定,每年都對各級政府財政決算收支事項提出具體的要求,並下達編制財政決算的有關檔案,規定當年決算應注意的事項,年終清理收支項目,核定收支數據的口徑等具體要求,這是政府決算審查的重要依據,應著重審核。一是應重點審查決算前對財政收支的清理情況,特別是對財政往來事項的清理情況,審查有無通過往來、虛列收支、隱匿收入等問題。二是應重點審查決算檔案規定的結轉項目與口徑,看有無通過擴大或縮小結轉,隱匿一些指標的真實性。

技術性審查 主要是審查是否存在由於業務技術上的不足造成指標上的差錯,是否存在工作疏忽出現差錯,是否因檔案、政策理解上的偏頗出現差錯等。

二、嚴把政府決算內容的審查關

《監督法》第十八條、《河南省預算監督條例》第四十一條都做了明確規定,人大常委會審查決算草案時,應該重點審查以下內容:

(一)財政收入的審查 財政收入審查的基本要求就是審查收入的真實性、合法性,審查其是否隱瞞或虛增預算收入。審查重點內容是:

1、編入當年財政收入決算的各項預算收入是否全面、真實,分析當年財政收入超收或短收的原因。

2、各項預算收入是否執行預算安排計畫,徵收機關的徵收數、入庫數是否與財政部門列報數一致。

3、預算收入級次劃分是否正確,有無混淆,有無隱瞞、截留、轉移、挪用財政收入的情況。

4、審查收入退庫情況,看有無超越國家規定範圍的退庫;財政、稅務部門有無違反規定自批自退,有無將應由財政安排的支出從收入中退庫解決;有無超計畫、無計畫辦理企業退庫的問題。

5、財政預算收入與預算外收入界限劃分是否準確,有無將預算內收入列作預算外收入問題。

6、稅務部門稅收計畫完成情況怎樣,是否依法依率徵收應徵稅款;稅收減征免徵緩徵是否符合政策規定;有無違規提留、滯留稅款等問題。

(二)財政支出的審查 財政支出是工農業生產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資金保障,是黨和國家及各級政府制定的方針、政策、實施的具體體現。我們對財政支出的審查,就是要看財政支出是否符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預算支出是否本著合理、節約、有效的原則保證了政府各項政治經濟任務的順利實現。審查的重點內容是:

1、財政支出結構的審查 通過對財政支出結構的審查,分析財政支出中各類、各項資金增長、減少的原因,分析生產性資金、非生產性資金占總支出的比重,以及按國家政策,應給予傾斜的文、教、科、支農等事業發展基金是否較上年有所增長,生產性資金是否有所增長,消費性資金是否得到控制,以便找出不足和存在問題,從而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促進預算支出的實現和加強對預算支出執行的管理。

2、預算支出調整情況的審查 預算支出調整是經法定程式對原預算支出指標或項目所作的改變。引起預算支出調整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科目調劑引起的預算支出調整 這類調整的審查,一要看是否經過批准,有無調整手段;二是看科目流用的範圍是否符合政策規定,有無將生產性資金、專項資金流用於消費性支出,影響社會經濟事業發展。

追加預算支出引起的預算支出調整 追加的預算支出主要靠當年超收安排,追加支出的前提是要有財力來源,沒有財力來源是不能辦理預算支出追加的。在審查時,一要看當年預算收入執行結果是否超收,超收的數額是否真實;二要看追加的預算支出是否有審批手續,追加的支出是否用於規定的項目,有無擠占、挪用的問題;三是看有無年底突出撥款,將追加支出列支後又收回預算,造成虛列支出的問題。

動支預備費引起的預算支出的調整 審查時,一要看有無經過政府批准,運用預備費的手續是否完備;二要看開支範圍,是否按《預算法》的規定用於特殊的不可預料的開支,是否有用於正常性開支等問題。

3、預算支出使用情況的審查 使用情況的審查實質上就是通常所說的績效審查。績效審查是一種經濟效益的審查,審查的重點是財政資金使用後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抓住兩個重點:一是以政府重點建設項目為對象的績效審查,這些項目關係國計民生,涉及資金量大,資金分配過程複雜,在審查時,要重點審查資金的分配和管理使用,綜合分析資金的使用效益,包括其社會效益。二是以專項資金為對象的績效審查。這種績效審查主要以特定資金為審查對象,重點審查是否按規定的項目、範圍去使用,要將預算安排的項目和實際支出相對照,看是否專款專用,有無轉移用途、擠占、損失浪費等問題。

4、法定支出落實情況的審查 目前,我國的法定支出比較多,如義務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教育財政撥款的三個增長、農業總投入的增長、農技推廣資金的增長、科技經費的增長、宣傳和文化經費支出的增長、職業教育經費的增長、計畫生育經費的增長、政法經濟的保障等等,其中,教育、農業、科技等方面的法定支出是具有強制性的,在審查決算時,就要看教育、農業、科技等方面的財政投入的增長幅度是否達到法律規定的要求。

(三)收支平衡方面的審查 在法定的財政年度內,財政收入與財政預算支出規模相對平衡,並略有結餘的結果就是財政決算收支的平衡。財政收支平衡審查的重點是對預算調撥收支、預算結轉收支和年終結餘的審查。應重點審查財政決算表中的上級補助收入、下級上解收入和調入資金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看有無人為地擴大或縮小收入規模來調整財政決算結餘;審查財政決算表中補助下級支出和上解上級支出的真實性,根據預算體制規定和年度決算計算口徑,看有無人為的少給或多給下級補助或少繳上級支出問題,特別應注意審查補助下級支出的科學性、合理性,看有無人情款等現象;審查結轉下年支出項目、範圍是否符合有關規定,重點審查將決算口徑不允許結轉的項目,硬性擠入結轉支出或科目調用,人為擴大結轉支出數的作法等。

三、嚴把審計成果的運用關

財政決算審查工作的專業性很強,並且工作量大,僅靠人大自身的人員力量很難全部承擔這一任務的,因此,加強人大對政府決算的審查,充分發揮審計機關的監督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審計機關每年向人大常委會所作的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已成為人大審查政府決算草案時的重要參考依據。審計不僅要對政府負責,更要對人大常委會負責。我們要把同級審計作為監督政府決算工作的重要手段。同級審計報告是由審計部門精通財政業務知識的專業人員按照《預算法》、《審計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計後形成的結果報告,報告的內容反映了本級預算執行的實際情況,可以使人大常委會及其組成人員全面、客觀地了解本級預算執行的實際結果,了解預算收支的真實情況,了解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好壞,了解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等,給人大常委會審查政府決算草案提供了較為詳細、真實的依據,委員們可以據此作出分析判斷,提高決算的審議質量。在實際工作中,人大要進一步加大對審計機關的支持力度,為他們開展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同時,也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做好對審計工作的監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