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科學家早已發現,宇宙中不斷有宇宙線向地球輻射。美國科學家利比認識到,宇宙線的輻射,會使大氣層中的部分碳原子變為放射性碳。由於植物不斷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動物又以植物為食物。因此,他認為,所有的生物都應含有放射性碳。這種構想為他在1947年做的實驗所證實。生物死後,攝入放射性碳的過程自然就停止了,其體內原有的放射性碳則會穩定衰變,其輻射強度每576O年降低一半。利比認識到,根據這一規律,就可測定古代生物體或其他有機物的年代。有了這種辦法,考古學家不必再單純依賴於文字記載和地層證據來判定年代,考古學因而取得了極大的進展。
自然界中碳元素有三種同位素,即穩定同位素12C、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14C的半衰期為5730年,14C的套用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在考古學中測定生物死亡年代,即放射性測年法;二是以14C標記化合物為示蹤劑,探索化學和生命科學中的微觀運動。
14C測年法
自然界中的14C是宇宙射線與大氣中的氮通過核反應產生的。碳-14不僅存在於大氣中,隨著生物體的吸收代謝,經過食物鏈進入活的動物或人體等一切生物體中。由於碳-14一面在生成,一面又以一定的速率在衰變,致使碳-14在自然界中(包括一切生物體內)的含量與穩定同位素碳-12的含量的相對比值基本保持不變。
當生物體死亡後,新陳代謝停止,由於碳-14的不斷衰變減少,因此體內碳-14和碳-12含量的相對比值相應不斷減少。通過對生物體出土化石中碳-14和碳-12含量的測定,就可以準確算出生物體死亡(即生存)的年代。例如某一生物體出土化石,經測定含碳量為M克(或碳-12的質量),按自然界碳的各種同位素含量的相對比值可計算出,生物體活著時,體內碳-14的質量應為m克。但實際測得體內碳-14的質量內只有m克的八分之一,根據半衰期可知生物死亡已有了3個5730年了,即已死亡了一萬七千二百九十年了。美國放射化學家W.F.利比因發明了放射性測年代的方法,為考古學做出了傑出貢獻而榮獲1960年諾貝爾化學獎。
由於碳-14含量極低,而且半衰期很長,所以用碳-14隻能準確測出5~6萬年以內的出土文物,對於年代更久遠的出土文物,如生活在五十萬年以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利用碳-14測年法是無法測定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