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名:改變世界格局的30場革命
圖書信息作 者:(英)阿蒙德 著,董曉黎 譯
出 版 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08-11-1
版 次:1頁 數:207字 數:印刷時間:2008-11-1開 本:24開紙 張:膠版紙印 次:1I S B N:9787505724815包 裝:平裝
編輯推薦
今日的文明法制,昨日的浴血革命,千百年的歷史發展無不驗證了“窮則變變則通”的真理,自有國家始,革命就一直是政權更迭改朝換代的前奏曲。《改變世界格局的30場革命》將這些著名的“前奏曲”重新奏響,讓人們再一次領略革命所帶來的新生力量的強力衝擊。每一次的革命都是一股清新的激流,把垂暮腐朽的社會沖洗一新。每一個國家,都在無數次的革命中歷練,成長。無論成敗,革命的爆發力和影響力都不容忽視,革命的歷史意義都無法泯滅。歷史的每一個前進腳步,染滿無數時代前驅者的鮮血;然而也正因為有了他們,世界才變得越來越和諧。
本書看點:世界上不止一個切·古華拉,這一套叢書從獨特的角度,大量彩色圖片,通俗易懂的形式來講述新鮮有趣的歷史故事。圖文並茂的彩色圖文本,能夠增強視覺衝擊力,也能增加讀者對所述故事的感官認識。讓你看到同樣具有切精神的革命事跡。
內容簡介
人類為何造反?革命動因何在?
革命不僅是風雲人物的變換而已,革命必須是一場動員最多數人參與的變革,必須從政治、社會、經濟全方位掃蕩舊的政權體制。社會變革和自然變革有相似之處,常常是水到渠成,但是,革命不是溫良恭儉讓的漸進過程,不會按部就班地循序漸進。革命是新生力量驚天動地的崛起。
這本書展示了發生於近代史上的四種革命類型。這四種類型基本是根據事件的發生過程劃分的,實際上,這四種特徵往往又是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
今天是昨日的延續,最近3個多世紀所發生的變革更是對當代有著重大的影響。探尋革命發生的根源、意義,剖析革命的複雜性,是我們認知社會前進動力的一個方向。
作者簡介
馬克·阿蒙德是史丹福大學著名訪問學者、牛津大學現代史講師,在歷史和政治方面的著述頗豐,著有《歐洲歷史地圖》。阿蒙德經常為英國廣播公司、美國有線新聞網路4頻道及SKY新聞作電視新聞評述,點評後蘇聯時期和巴爾幹半島事件的許多文章發表於《星期天獨立報》、《時代》和《華爾街》雜誌。
目錄
序 革命有理
第一章 信仰
荷蘭:新教的勝利(1585)
英格蘭:敢把國王拉下馬(1642—1649)
美國:“人生而平等”(1776)
法國:理想主義交響曲(1789)
海外殖民地:夢斷共和(1789)
俄國:其產時代到來(1917)
德國:匈牙利:瞬間凋謝的紅色花營(1918)
德國:種族清洗(1933)
中國:“槍桿子裡面出政權”(1911—1949)
伊朗:“白色革命”(1978—1979)阿富汗:塔利班的試驗場(1979—2001)
第二章 奪權
俄國:喚醒無產階級(1905)
墨西哥:結束軍事獨裁(1910—1919)
匈牙利:分裂共產世界(1956)
古巴:“枕頭下的手雷”(1959)
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1968)
拉丁美洲:“後院”起火(20世紀70年代)
東歐:震驚世界的劇變(1989)
塞爾維亞:艱苦的對抗(2000)
第三章 政變
義大利:法西斯正式出籠(1922)
西班牙:兩個陣營的較量(1936—1939)
智利:民主崩潰(1973)
第四章 覺醒
葡萄牙:槍管里的石竹花(1974)
希臘:一個民族的覺醒(19世紀20年代)
歐洲:維也納體系瓦解(1848)
愛爾蘭:“我們自己單幹”(1916—1922)
越南:趕走侵略者(1946—1975)
阿爾及利亞:代價慘重的獨立(1956—1962)
南非:艱辛自由路(21世紀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