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容遣送簡稱收遣。收容遣送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已被廢止的制度,其並非依據法律條例,而是依據國務院相關法規的一種強制行政措施,由民政機關、公安機關實行限制人身自由、收容遣返等措施。
歷史
收容遣送源於建國初期,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計畫經濟時期的產物,從最初對遊民的收容發展到對外流災民、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教育、安置和遣返。1982年國務院發布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救濟、教育和安置城市中的流浪者,最初是用來對湧入城市的無業人員和災民進行收容救濟的帶有社會福利性質的措施,是一種社會救助和維護城市形象的行為。
1992年代初,國務院《關於收容遣送工作改革問題的意見》的出台,收容對象被擴大到“三無人員”(無合法證件、無固定住所、無穩定收入),即無身份證、暫住證和務工證的流動人員。要求居住3天以上的非本地戶口公民辦理暫住證,否則視為非法居留,須被收容遣送。此後,經過各地和有關部門的不斷博弈,收容遣送制度逐漸在實踐中脫離原來社會救助的立法原意,逐漸演變為限制外來人口流動,淪為一項嚴重威脅人權的帶有懲罰性的強制措施。隨著收遣適用對象的擴大,收容站亦都以生活費、遣送費、城市增容費等名目收費,被濫用於亂收費、勒索、非法拘禁、強制勞動。
2003年3月發生孫志剛案,許多媒體詳細報導了此一事件,並暴光了許多同一性質的案件,在社會上掀起了對收容遣送制度的大討論,引發了對收容遣送制度的反思和抨擊,並發展為違憲審查機制的討論。先後有8名學者上書人大,要求就此對收容遣送制度進行違憲審查。
2003年6月20日,國務院總理溫 家寶簽署國務院令,公布《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標誌著《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被廢止,隨後一些城市的收容遣送相關條例和制度也陸續廢止。
2006年5月8日,醫學專家鍾南山院士在廣州街頭被搶後,他提議收容遊民、重罰罪犯,一時引發強烈的討論。南京林業大學教授許向陽贊同鍾南山的觀點,但曾參與向全國人大建議廢止收容制度的許志永博士稱恢復收容荒謬,法務部預防犯罪研究所研究員吳宗憲教授也認為,重典只能解一時“對正義的饑渴”,而無助於社會的長治久安。同時在網上治亂觀點針鋒相對,各大網站引發熱烈討論,過半網友主張用重典整治街頭犯罪,但也有網友對是否恢復收容制度表示了質疑,認為不能把無業游民與犯罪分子劃等號,恢復收容制度的主張是一種歷史的退步,而且一味重罰並不治本,政府應該加大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幫助他們、引導他們走向正途。
相關法規:
《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
《關於收容遣送工作改革問題的意見》
相關詞條
-
收容遣送
收容遣送是中國對城市流浪乞討人員進行收容審查、教育管理和遣送安置的救濟性的行政管理工作。對象為家居農村流入城市乞討的、城市居民中流浪街頭乞討的和其他露宿...
歷史 相關法規 -
收容遣送制
收容遣送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項已經廢止的制度,其並非依據法律條例,而是依據國務院相關法規的一種強制行政措施,由民政機關、公安機關實行限制人身自由、收容遣返等措施。
簡介 歷史來源 存在問題 結局 -
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
收容遣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1年。當時這一制度的對象是針對國民黨散兵游勇、妓女、社會無業游民等人群的。20世紀60年代初,大量災民進入城市,收容成為救...
法規原文 孫志剛事件 正式廢止 相關事件 -
廣東省政府關於城市流浪乞討人員以及偷渡外流人員收容遣送具體辦法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和民政部、公安部印發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實施細則(試行)》,特制定本具體辦法... 收容遣送站是對被收容人員進行救濟、教育和收容遣送的特殊性的事業單位,由...
-
孫志剛[中國收容制度廢止推進案件當事人]
孫志剛,男,事發時27歲,剛從大學畢業兩年。任職於廣州某公司的湖北青年孫志剛在前往網咖的路上,因缺少暫住證,被警察送至廣州市“三無”人員(即無身份證、無...
相關 人物事件 -
社會轉型與中國憲法自由權制度的完善
《社會轉型與中國憲法自由權制度的完善 》是由杜承銘,吳家清等編著的法學類的作品,於2005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
孫志剛事件
的3個地方:廣州黃村街派出所、廣州市收容遣送中轉站和廣州收容人員救治站。 先...則代替待遣所所長簽下了“同意收容遣送”的意見。後來的調查報告說,正是由於待遣所民警極不負責任,才導致孫志剛“被錯誤地作為被收容遣送人員送至廣州市...
起因 經過 結果 查處 判決結果 -
孫志剛 事件
的3個地方:廣州黃村街派出所、廣州市收容遣送中轉站和廣州收容人員救治站。 先...則代替待遣所所長簽下了“同意收容遣送”的意見。後來的調查報告說,正是由於待遣所民警極不負責任,才導致孫志剛“被錯誤地作為被收容遣送人員送至廣州市...
起因 經過 結果 查處 判決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