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莓

攀枝莓

攀枝莓,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產陝西、湖北、湖南、福建,四川、貴州。生海拔900—1500米的荒山岩壁或山谷坡地雜木林內。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異名:少花烏泡、對嘴泡、老雅泡、阿格的
拉丁文名:Rubus flagelliflorus Focke ex Diels
科中文名:薔薇科
組中文名:銹葉亞組
科拉丁文名:ROSACEAE
組拉丁文名:Subsect. Fuscifolii Yu et Lu
分類等級:

形態特徵

攀援或匍匐小灌木;枝褐色,幼時密被灰白色絨毛,老時脫落,具稀疏鉤狀小皮刺。單葉,革質,葉片卵形或長卵形,長7-15厘米,寬5-9厘米,頂端急尖至短漸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無毛,下面密被黃色絨毛,邊緣常不分裂或微波狀,有不整齊圓鈍鋸齒,基部具掌狀5出脈,側脈4-5對;葉柄長3-6厘米,幼時密被灰白色絨毛,老時脫落,疏生鉤狀小皮刺;托葉離生,棕色,具黃色柔毛,頂端掌狀分裂,裂片披針形。花成腋生短總狀花序或數朵簇生;總花梗、花梗和花萼密被黃色絨毛狀柔毛;花梗長1-2厘米;苞片與托葉相似,但較小;花直徑約1厘米;萼片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常全緣,內面紫紅色,花後常反折;花瓣小,比萼片短很多,早落,近圓形,白色,近基部微具柔毛;雄蕊多數,無毛,花絲寬;雌蕊很多,稍長於雄蕊,無毛。果實半球形,直徑1-1.3厘米,熟時黑色,無毛;核較平滑或稍具皺紋。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長分布

產陝西、湖北、湖南、福建、四川、貴州。

生長習性

生海拔900-1500米的荒山岩壁或山谷坡地雜木林內。

相關概述

亞科概述:Focke in Engkr & prantf,Nat.Pflanzenfam.3(8):15.1888—— RoJaceae sect ,ⅡRosaceae .sect.IlI Potentilleae.Sect IV sanguisotbvae. Flook.Fl Scot.261--264.1 821.--Rosaceae sensu K.Koch,De,dr. 1:223.1869;5chneid.I,handb.Laubh 1:499.1906.No,l Juss.1789. Xensu ato. 灌本或草本,複葉稀單葉,有托葉心皮常多數,離生,各有112懸垂或直立的胚珠; 子房上位,稀下位;果實成熟時為瘦果,稀小核果,著生在花托上或在彭大肉質的花托內。 染包體基數X=7,8或9‘ 本亞科共有35屬,我國產21屬。本亞科植物許多具有經濟價值,如龍芽草屬、委陵菜屬和地榆屬,有些種類是重要藥 構,如單莓屬、懸鉤子屬和薔薇屬,有些種類是重要水果,如薔薇屬、稱棠花屬,木本委陵菜 屬為常見園林觀賞植物。
本科概述:草木、灌木或喬木,落葉或常綠,有刺或無刺。冬芽常具數個鱗片,有時僅具2 個。葉互生,稀對生,單葉或複葉,有顯明托葉,稀無托葉。花兩性,稀單性,通常整 齊,周位花或上位花;花軸上端發育成碟狀、鍾狀、杯狀、鐔狀或圓筒狀的花托(一稱萼 筒),在花托邊緣著生萼片、花瓣和雄蕊;萼片和花瓣同數,通常4—5,覆瓦狀排列,稀 無花瓣,萼片有時具副萼;雄蕊5至多數,稀1或2,花絲離生,稀合生;心皮1至多數, 離生或合生,有時與花托連合,每心皮有1至數個直立的或懸垂的倒生胚珠;花柱與 心皮同數,有時連合,頂生、側生或基生。果實為瞢莢果、瘦果、梨果或核果,稀蒴果; 種子通常不含胚乳,極稀具少量胚乳;子葉為肉質,背部隆起,稀對褶或呈席捲狀。 本科的模式屬:薔薇屬Rosa L. 本科約有124屬3300餘種,分布於全世界,北溫帶較多。我國約有51屬1000 余種,產於:全國各地。 本科許多種類富於經濟價值,溫帶的果品以屬於本科者為多,如蘋果、沙果、海 棠、梨、桃、李、杏、梅、櫻桃、枇杷、韞槨、山楂、草莓和樹莓等,都是著名的水果,扁桃仁 和杏仁等都是著名的乾果,各有很多優良品種,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不少種類的果 實富有維生素。

參考文獻

Rubus flagelliflorus Focke ex Diels in Engler,Bot.Jahrb.29:393.1901 et Bibl.Bot.72(1):111.F.51.1910.——R.Flagellifor mis Hort.Angl.Ex Schneid.111.Handb.Laubh.2:964.191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