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營石碑記

播州營石碑記,是在四川省大涼山深處,美姑縣侯播乃拖鄉阿尼乃烏村巴千村民小組,一坡地上的一塊巨石上記載的一篇隸書碑文,這塊石頭長2.9米,厚0.54米,小頭寬1.1米,大頭寬1.45米,碑文記載了明萬曆十六年,楊應龍率兵鎮壓彝民在此紮營之事。

四川省大涼山深處,美姑縣侯播乃拖鄉阿尼乃烏村巴千村民小組,一坡地上有一塊巨石,呈石碑狀,長2.9米,厚0.54米,小頭寬1.1米,大頭寬1.45米,石碑左側刻有“播州營”三個隸書大字,每字見方約0.5米,大字右側刻有字型如核桃大小的隸書。碑文記載了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楊應龍率兵鎮壓彝民在此紮營之事。石碑原文:“皇明萬曆十六年戊子歲春三月,播州宣慰使司宣慰使驃騎將軍楊,督統萬兵,奉行天罰,囤營於此,俘殲賊倮,掃穴犁庭,刻石為記。”據《美姑縣誌》載,該石碑發掘於20世紀50年代,1989年7月,“播州營”石碑被縣人民政府列入“縣級重點保護文物”。除了此處碑碣遺址外,1983年3月,井葉特西鄉木格足也發現了一塊巨石,上面也刻有“播州營”三個大字。後來農作鄉一村民聽人傳說此石下埋有銀子,無知的用炸藥將石碑炸毀。
據侯播乃拖當地的彝族老人講,明王朝歧視壓迫少數民族,苛捐雜稅繁重,敲詐勒索與日俱增,因而激起涼山彝族的強烈不滿,普雄和美姑地區彝族率先起來反抗,震驚了明王朝統治者,隨即調遣軍隊鎮壓,進入美姑境內後,燒殺掠奪。所到之處,十室九空,不少彝族村寨被毀。在今阿尼乃烏村巴千村民小組,就大約有近千人的彝民被明軍屠殺。
令人遺憾的是《美姑縣誌》對楊應龍沒有詳細記載,只知道他是播州的宣慰司(即土司),官職是宣慰使驃騎將軍(相當於如今的地州級軍區司令)。這位雙手沾滿了美姑彝族鮮血的膾子手,在美姑的志書上很模糊,筆者通過歷史愛好者彭嘉偉先生的幫助,從明代學者編撰的《萬曆武功錄》、《萬曆三大征考》、《平播全書》中的記載,基本上搞清了楊應龍的情況。史料載:播州在漢唐時期置為郡縣,介於四川、貴州、湖南之間,地方千里,首府是現在的遵義市,為苗、彝、漢族雜居地區。唐朝乾符年間(唐僖宗在位年號),陷於南詔。山西太原人楊端(楊應龍的祖先),糾兵擊走南詔,據有其地,世代相襲。至明初,納土歸降,楊氏一門被皇帝封為宣慰使。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楊氏繼承人楊應龍,因征剿屬地的少數民族反抗,累有戰功,自恃功高,不把朝廷放在眼中,楊應龍恃險謀反作亂,明朝庭命李化龍總督湖廣川貴軍務兼巡撫四川,率兵討平,楊也身首異處,播州其地後改二府、一州、八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