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撫順火車站是撫順市的交通樞扭,改建前的主樓始建於1923年。
1905年,日軍工程人員在改進野戰鐵路的同時在撫順市永安台腳下建成撫順站,當時主要承擔貨運任務。1923年11月,在永安台上建成的新火車站被稱為撫順站。2011年前的撫順站是當時的那座“撫順站”在日偽時期易地重建的。
這枚老明信片上的撫順站照片,是70多年前拍攝的,發行於上個世紀30年代的日偽統治時期。是一張較早拍攝的“撫順站肖像”(尚未發現有早於它的)。從照片上看,車站主樓與改建前的撫順站相比基本上沒有變化,只是位於西側的大煙囪被拆除了;樓頂的旗桿上掛著日本的“膏藥旗”,見證著日寇侵略和占領史實;廣場上人車稀少,顯得空曠。照片的左下角印有英、日雙文說明,大意為“滿洲寶庫——壯觀的撫順轉乘站”。
而撫順最早的火車站是千金寨地區的撫順站;1926年搬遷到大官屯站;而在1923---1926年千金寨的撫順站,與永安台的撫順站同時存在。
這是另一幅撫順站的照片,拍攝的角度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廣場上這是撫順站近照,真的是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了。人、車多了,顯得繁華熱鬧。很明顯這幅照片是晚於前照的,並相隔的時間也要有一段,連樓頂旗桿上的日本旗都不見了,說明是抗戰勝利後拍照的。能將這相隔很長時間的同一地點、同一角度的老照片一併擺放到一起,來讓我們對過去的歲月進行遐想,顯然不容易,也是一種緣分。
據不完全統計,自1948年撫順解放後,撫順站每年傳送旅客約85萬人次,每年將131331噸的貨物發向全國各地。撫順站,見證了一個曾被侵略者瘋狂掠奪的城市的傷痛,見證了撫順老工業基地為國家建設所做的貢獻。
建築規模
作為撫順市對外交通的主要依託和重要途徑,多年來,撫順站為撫順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隨著撫順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在城市規模的擴大、人員車輛的增多中,現有國鐵線路布局由於穿越撫順市中心繁華地帶,已經影響了撫順的交通狀況,也影響到撫順市區道路網的布局調整,從長遠發展角度看,制約了城市建設和地區經濟發展。況且建於日偽時期的撫順站,候車室面積僅為300平方米,站舍面積狹小,也已經無法滿足旅客乘車需要。
為改變撫順站前地區整體環境,撫順市政府提出了調整撫順市區國鐵線路布局的意見,得到了瀋陽鐵路局的積極支持。參加論證會的專家們認為:國鐵線路調整事關撫順今後的發展,是影響子孫後代的大事;鐵路線路和布局的調整,應符合撫順城市規劃發展的要求,有利於老城區向新城區功能的轉變;改造不應引起瀋陽鐵路樞紐線路標準和功能的降低;在方案的評審中要追求方案的合理性。
據了解,站前地區將規劃建設為撫順的中心商業區。
新撫順乘降所共分兩層,建成後,旅客將可在南北任意進入車站一層購票,在一層南北購票大廳分別有一部電梯和步行梯通向二樓,在梯口有檢票人員查票,旅客憑票乘梯至二樓候車。二樓設有跨軌通道,也就是說當列車停靠在北側站台時,在南門進入的旅客需要通過通道至北站台乘車。車站還設有衛生間、查詢台、殘疾人專用道等人性化設施。這種高空站台上空被鋼架結構的輕鋼彩磚蓋住,可以遮風擋雨;中間有2.5米寬、217米長做成露天式,使乘客充分享受到戶外的清新空氣。
撫順乘降所特大高架橋上隔音裝置也同期全部完工。據介紹,安裝在高架橋南側的隔音裝置,總長約1公里左右,高度為2.7米,採用隔音新材料,上下雙層吸音鋼板與中部鋼化玻璃構成了一面牆,對於運行在鋼軌上的列車所產生的摩擦聲,隔音板起到阻隔作用,使居住在特大高架橋附近樓房的居民,減少噪聲侵擾。
由於新撫順站為乘降所等級,瀋陽鐵路局在公告中稱本站為“撫順乘降所”。
站台線路
站台 | 路線 | 方向 |
北側站台 | 瀋撫城際鐵路 | 撫順北站(高爾山乘降所) |
南側站台 | 瀋陽站(大官屯站) |
運營情況
客運:不辦理旅客乘降,不辦理行李,包裹託運。
貨運:不辦理貨運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