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在皎平渡渡江,為牽制敵軍,紅五軍團三十七軍團在軍團長董振堂帶領下在小廟埡口與國民黨中央軍周渾元部激戰7晝夜,確保紅軍順利渡過金沙江,史稱“石板河阻擊戰”,現仍有戰壕遺蹟,該紀念地已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49年5月,滇桂黔邊區縱隊三支隊二十五團進入祿勸開展游擊武裝鬥爭,11月4日在撒營盤成立祿勸縣臨時人民政府。2000年,為支持掌鳩河引水供水工程建設,雲龍水庫庫周2160名民眾搬遷異地。2006年3月,雙化鄉併入撒營盤鎮。
基本概況

撒營盤境內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最高點大牛棚山,海拔3155米,最低點德嘎背爭古村下撒、馬、則三鄉鎮交點海拔1610米,耕地主要集中在低山之間的小壩子裡,尚德、撒老塢、卡柱、美能、三蒙、芝蘭、招桂、高安、興安等九個村委會是全鎮的糧食主產區,其餘村委會均分布在崇山峻岭之中,海拔高、氣溫底,自然條件差。全鎮年平均氣溫13.2℃,年降雨量1006.5毫米。

撒營盤鎮依託區位優勢,抓住西部大開發、昆明市加快北部五縣區發展和國家重點工程烏東德電站建設、雲龍水庫建成供水、皎平渡紅色文化旅遊開發的機遇,實施城鎮帶動農村發展戰略,把撒營盤鎮建設成為縣中北部集交通樞紐、農產品市場經濟綜合開發、民族文化活動為一體的新型集鎮。雲龍水庫位於撒營盤鎮南部,2006年下半年已向昆明供水。境內還有全縣最大的水庫——雙化水庫。近年來境內加大雲龍水庫徑流區生態保護,建成生豬定點屠宰場、垃圾處理廠和污水處理廠,確保向昆明提供純淨優質水源;加快撒壩豬、黑山羊、烏骨雞的養殖力度,把畜牧業培育成該鎮的一個新興產業。
旅遊資源

秘樂谷丹霞旅遊區位於昆明市祿勸縣撒營盤鎮雙化鄉境內,這裡呈現出雲南不多見的丹霞地貌,迂迴曲折、原始天然,是人們尋幽尋幽探勝、休閒度假的理想之地。
秘樂谷地貌屬滇中高原邊緣的深切割中山山地,為中生代紫紅色岩系地層,極易風化。在漫長的地質時期,降水和生物的作用,對這種可塑性極強的紅色沙體淋溶侵蝕,雕琢塑造,鬼斧神工地造就了這裡神態萬千的丹霞地貌。由於山體對濕空氣的阻滯,秘樂谷兩則山地生長著滇中高原保留不多的半濕潤常綠葉林茂密蔥鬱,與丹霞地貌構成這裡幽谷森森、重巒疊嶂。

撒營盤旅遊區以大眾生態旅遊理念為導向,丹霞景觀、生殖文化、彝族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為核心,以一山(火期山)、一水(秘樂河)、一谷(秘樂谷)、一村(坎凳大村)、一鎮(撒營盤鎮)為依託,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良好結合在一起。
宗教信仰

在撒營盤,少數民族人數和少數民族信奉的西方宗教都占優勢,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少數民族信奉的西方教堂不僅得以恢復,而且還有較大發展。教徒多集中在彝族和苗族等少數民族中間,教堂更多也是在少數民族重要居住的廣大農村。僅撒營盤鎮就有80多所教堂,在並不富裕的撒營盤,這確實是

20世紀初,基督教開始出現在撒營盤信奉原始宗教的黑彝中間,並迅速傳播開來,教堂開始出現,由此開始了撒營盤本土宗教和外來宗教的碰撞與交融,也由此出現了宗教史和民族史上最奇特的景觀。然後,這個有彝、花苗、涼山黑彝和漢族雜居的地區,宗教成了他們生存的需要。
民間藝術

拱王音樂:撒營盤鎮是基督教進入最早的地方之一,在撒營盤鎮就有西南神學院。而祿勸縣其他各鄉鎮基督教教堂也分布眾多,信教人數眾多,因此基督教音樂與我當地少數民族民歌融合是必然的。其西方音樂與“拱王音樂”融合成獨特的音樂,流行於鄉村。在不少鄉村基督教教堂中,星期天禮拜日都會唱出很多這樣的曲牌。現階段不僅被祿勸縣彝族人民所認可,而且還滲透到苗族、壯族、黎族、傈僳族以及漢族中。“拱王音樂”與基督教音樂是從樂曲上相融合,但在思想上並沒有形成統一。基督教思想與當地巫術是相矛盾的,但讓人難以想像的是有許多歌曲都是相互融合的,即有“拱王音樂”的特點,又有西方基督教音樂的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