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時值美國經濟大蕭條的高峰期,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苦苦掙扎。查理是一個普通的工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每天的生活就是日復一日發瘋般地工作,以期能夠獲得填飽肚子的可憐工資。雖然生活昏暗無比,但查理還是努力地奮鬥著。不過面對時代的蕭條大潮,查理依然無法保證自己的生活,那怕是最低的要求。而此時工廠的管理層們開始瘋狂地壓榨員工,昏天黑地的工作使人們開始麻木。查理自然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他成天掙扎在生產流水線上的,由於他的任務是扭緊六角螺帽,結果最後在他的眼睛裡唯一能看到的的東西就是一個個轉瞬即過的六角螺帽。結果在查理的生活中一切六角形的東西都遭了殃,因為只要看見六角形的東西查理就會情不自禁地去扭。大街上一位裙子上帶有六角形紐扣的女人就慘遭查理的毒手。但工廠老闆可不會停手,他甚至認為工人吃飯的時間都過長,於是美其名曰為了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又引進了全新的吃飯機。這種吃飯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餵”工人吃完飯,這樣自然而然就可以省下大量的時間用於工作。而查理則很不幸地成為了“試用品”,誰知試用的過程中機器出現了問題,不但無法停止,還開始發狂,結果搞得查理也幾近瘋狂。最終,查理還是失業了,他極不情願但又無可奈何地成為失業大軍中的一員。隨後他無意中成為了示威運動的領導者,但依然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查理在痛定思痛地想過之後,發現唯一不用擔心餓死和操心生計的地方是監獄!於是他又開始策劃如何進監獄,但他想盡了一切辦法包括替人頂罪都無法使自己進入監獄。不過再艱苦的生活都無法改變查理善良的本性,雖然他自己都無法保證溫飽,他還是在街頭搭救了一個偷麵包的流浪女子,並獲得了這個女子的愛情,兩人相依為命一同度過這個“摩登時代”。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
---|---|---|---|---|
A factory worker (as Charlie Chaplin) | 查理·卓別林Charles Chaplin | |||
A gamin | 寶蓮·高黛Paulette Goddard | |||
Cafe proprietor | 亨利·伯格曼Henry Bergman | |||
Gamin's sister (uncredited) | 格洛麗亞·德黑文Gloria DeHaven | |||
Big Bill (as Stanley Sandford) | Tiny Sandford | |||
Mechanic | 切斯特·康克林Chester Conklin | |||
Burglar | Hank Mann | |||
Gamin's father | Stanley Blystone | |||
President of the Electro Steel Corp. (as Allan Garcia) | Al Ernest Garcia | |||
Cellmate (as Dick Alexander) | Richard Alexander | |||
Minister | Cecil Reynolds | |||
Minister's wife (as Myra McKinney) | Mira McKinney | |||
J. Widdecombe Billows (as Murdoch McQuarrie) | Murdock MacQuarrie | |||
Juvenile officer | Wilfred Lucas | |||
Sheriff Couler (as Ed Le Sainte) | Edward LeSaint | |||
Head waiter | Fred Malatesta | |||
Turbine operator (as Sam Stein) | Sammy Stein | |||
Woman with buttoned bosom | Juana Sutton | |||
Billows' assistant | Ted Oliver | |||
Billows' assistant (uncredited) | Norman Ainsley | |||
Worker (uncredited) | Bobby Barber,Chuck Hamilton,Jack Low,Harry Wilson | |||
Assembly line worker next to Big Bill (uncredited) | Heinie Conklin | |||
Shipbuilder (uncredited) | Frank Hagney | |||
Cafe patron (uncredited) | Lloyd Ingraham | |||
Assembly line foreman (uncredited) | Walter James | |||
Doctor (uncredited) | Edward Kimball | |||
Paddy Wagon Policeman (uncredited) | Bruce Mitchell | |||
Convict (uncredited) | Frank Moran | |||
Assembly line relief man (uncredited) | James C. Morton | |||
Burglar (uncredited) | Louis Natheaux | |||
Other waiter (uncredited) | John Rand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查理·卓別林/Charles Chaplin |
導演 | 查理·卓別林/Charles Chaplin |
副導演(助理) | Carter DeHaven、亨利·伯格曼/Henry Bergman |
編劇 | 查理·卓別林/Charles Chaplin |
攝影 | Ira H. Morgan、Roland Totheroh |
配樂 | 查理·卓別林/Charles Chaplin |
剪輯 | Willard Nico |
選角導演 | Al Ernest Garcia |
藝術指導 | Charles D. Hall |
美術設計 | J. Russell Spencer |
角色介紹
角色 | 介紹 |
查理 | 查理 演員查理·卓別林 經濟大蕭條使得大批工人失業,工廠對工人的剝削更加殘酷。單調而又瘋狂的機械勞動終於使查理精神失常,被送進醫院。出院後,失了業的查里陰差陽錯地被當成罷工首領抓進了監獄。出獄後,查里在一家造船廠找到了工作,可是由於出現紕漏,不久又被辭退了。他路遇一個流浪女,從此與其患難與共。查里先後在百貨公司做過守夜,回鋼廠幹了幾天,在酒館當過侍者兼歌手,最後為了救流浪女,兩人再次流落街頭。可是如此境遇的查里仍然信心十足,並鼓勵流浪女勇敢面對人生。 |
孤女 | 孤女 演員寶蓮·高黛 她是一個沒有母親的女孩,她的父親被槍打死了,她只能逃離居所,後來她偷了一隻麵包,被捕。逃出後,結識了查理,兩人互相幫助。孤女找到了工作,卻被通緝,便與查理一同逃離。 |
大比爾 | 大比爾 演員TinySandford 大比爾本是和流浪漢一同工作的工人,後來因為失業,不得已組織團伙去商店搶劫。 |
機械工 | 機械工 演員切斯特·康克林 一個修理機械的老頭子,查理成為他的助手,卻幫倒忙,後來隨著大批工人一同失去了工作。 |
幕後花絮
這部影片是卓別林導演的最後一部無聲電影,因為他認為,用滑稽誇張的肢體語言,要遠勝於對白。因此,他只在片中加入配樂和少許音響。
《摩登時代》中出現了一些關於監獄中使用到毒品的場景,但根據當時美國的電影審查制度,這樣的表現是十分冒險的。
據說他原先已經拍完的一個結尾是:查理最終神經失常被送進精神病醫院,而前來看望的她的那個姑娘變成了一個修女。卓別林後來覺得這個結局“過於痛苦”,而走了一條慣常路線。
影片上映後,曾招致國際資本勢力的群體反擊,因為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醜化了資本所有者的形象。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 | 獲獎方 | 參考資料 |
---|---|---|---|
2007年 | 影史最偉大電影的第78名 | 《摩登時代》 |
影片評價
有人說《城市之光》是卓別林最後一部無聲電影,但我依然認為這部《摩登時代》才是卓別林默片時代最後的收尾之作。現在回顧《摩登時代》的拍攝年代,我們不得不佩服卓別林的強大。此部影片攝製於1935年,這時好萊塢已經是有聲電影的天下,無聲電影已經瀕臨退出歷史舞台的邊緣,而局部彩色片也在這一年誕生,這是一個電影攝製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但很多人總是固守著一些東西不肯放棄,這並不能說明他們古板!正如音樂屆的恩雅一般,卓別林就用他的《摩登時代》向我們證明了這種堅持的偉大。卓別林始終認為肢體語言的表現才是電影藝術的真正的精髓,而這一理念在現今電影技術大爆炸的今天依然極具指導意義。在卓別林的堅持下《摩登時代》正如傳統無聲電影一樣禁止了對白,只留下少許音響和背景人聲,而它也證明,經典不會因為形式而失去它的色彩。
現在人們都在讚嘆這部電影的偉大,卻不知道當年電影上映後引起了一場海嘯級別的爭議,因為影片中的諷刺辛辣而犀利,對底層工人的同情顯而易見,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醜化了資本所有者的形象。自然招致國際資本勢力的群體反擊,再加上很多評論人員抑或無心抑或有意的歪曲評論,導致影片中對當時社會問題深刻的反映被完全忽視,反而被認定是一部有紅色共產傾向的危險性作品。但真理永遠不會被世俗所埋沒,這部作品經過時間的洗刷過後依然被公認為影視經典,它不但是卓別林的一個個人突破,影片超越了其他單純以他個人特點為賣點的悲劇性主題作品,改而反映當時社會中一些重要的問題。而對整個電影屆的發展而言,也使當時技術至上的電影人看到了一部電影所應該具備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