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鐵志分類:音樂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狀態:選載1
作者簡介
張鐵志 一個具有多重身份的寫作者。寫作方向包括政治與文化評論、音樂論述與散文等,關注波希米亞的反叛文化如何與社會運動結合,希望以此改造我們面對的政治經濟結構和文化想像。2004年在台灣出版《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結合搖滾論述、社會分析以及文學書寫,獲選為該年十大好書。2007年在台灣出版《反叛的凝視:他們如何改變世界》書寫當代美國的社會與文化行動主義。現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書籍簡介
搖滾樂從誕生之初就帶著叛逆的胎記,是青年亞文化的主要武器,從未放棄對保守的社會體制提出尖銳的質問。
六○年代的民歌運動是搖滾樂與政治關係的原型;七○年代的華麗搖滾、朋克搖滾將音樂、青年亞文化和社會顛覆性緊密聯繫在一起;八○年代的“紅楔”、“四海一家”等運動為音樂與政治的結合提供了各種可能的樣板,九○年代至今,面對全球化、環境污染、種族主義、霸權主義等更加複雜的社會議題,搖滾樂在豐富自身形態的同時,也呈現出越來越多樣的反抗姿態。
約翰·列儂、鮑勃·迪倫、瓊·貝茲、衝撞樂團、U2、“電台司令”……當我們被這些偉大的搖滾樂手感染時,可曾留意到他們面對社會總總不公時的吶喊?
本書回顧了歷史上搖滾樂與種種社會運動的關聯,並在回顧中去提問、反省音樂介入政治的各類實踐途徑的可能性與局限。聲音與憤怒,將喚起你青春的熱血,並且讓你重新認識搖滾樂。相信當你合上本書時,對於“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這個提問,心中已有了自己的答案。
目 錄
聲音與憤怒 導讀我還很清楚記得,在我剛聽搖滾樂的時候,人們對它充滿了偏見,那時候媒體幾乎沒有正面介紹搖滾樂的文字。在那個對搖滾樂一知半解的八○年代,搖滾樂更多是一個貶義詞,它常常與色情、頹廢、墮落聯繫在一起。實際上在我接觸到搖滾樂時,並沒有人們說的那種壞感覺,相反,我認為它充滿了力量,它像一根引線,把我內心渾然不知的某種壓抑釋放了出來。於是,我愛上了搖滾樂。
導讀·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變的(1) 導讀·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變的(2)
聲音與憤怒 主題沙龍
聲音與憤怒 第1章
一切搖滾樂的華麗與蒼涼似乎都從這裡開始。五○年代剛誕生的搖滾樂在這個年代開始綻放全部的光和熱,各種後來的流行音樂類型從這時萌芽,而無數的搖滾英雄和永恆神話都鐫刻在這裡。歡迎來到六○年代。
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1) 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2)
聲音與憤怒 第2章
華麗搖滾更深的影響是顛覆了搖滾自誕生以來和情慾的關係。因為搖滾樂本來誘惑的就是青春期的騷動。當貓王用他的臀部撼動這個世界時,他就是以挑逗年輕人的性慾來進行對成人世界的反叛。
華麗搖滾:一場艷美曖昧的情慾欲革命(1) 華麗搖滾:一場艷美曖昧的情慾欲革命(2)
華麗搖滾:一場艷美曖昧的情慾欲革命(3)
聲音與憤怒 第3章
十年前,滾石樂團認為在令人昏昏欲睡的倫敦,貧窮的街頭少年除了搞樂隊外就無事可做,現在,這群反滾石樂團的朋克少年正在凝集的新力量,燃燒著這個沉睡的倫敦。
朋克搖滾:底層青年的憤怒吶喊(1) 朋克搖滾:底層青年的憤怒吶喊(2)
朋克搖滾:底層青年的憤怒吶喊(3) 朋克搖滾:底層青年的憤怒吶喊(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