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燈謎

燈謎由隱語、庚詞演變而成。自唐韓愈赴潮任刺史,中原謎風隨之逐漸傳入潮汕地區。揭陽謎風之盛自明朝開始。

典籍記載

清乾隆《揭陽縣誌·風俗志》載:“坊間猜謎,士民集而猜之,中者有賞。”其時,民間流傳著有趣之口頭謎,後又有畫謎、啞謎、動作謎。猜謎形式:或在燈櫥上寫謎文供人射猜,或搭謎台讓大眾射猜,猜中以擊鼓鳴鑼為號。

民間流傳

之口頭謎,常以歌謠形式,如:“天頂一幅雲,地下一隻船,觀音來撐渡,童子來坐船。”猜用物“搖籃”。生動有趣。後來,口頭謎經文人加工,製作上偏重文字組合,形聲義變化及概念之借替,以扣典、白描、刻畫取勝,謎文對偶工整,單句反扣緊密,變幻多端。如以“案頭書半架,汲水烹綠茗。”猜水滸人一名“宋清”;以“戲演茂生請薛禮,曲唱二娘會柴房。”猜俗語二句“做人食飯,做鬼咀話。”

簡介

清光緒年間,揭陽謎風極盛,出現了一些頗有名氣之謎家,有廩生郭夢蝶、秀才楊澤貴、黃錦標等。

辛亥革命後,揭陽謎界與外界聯繫頻繁,謎風有所變化,出現了賦體謎。如:“竹籃鋪里做戲台,一生一旦無多個,生旦出來就唱曲,唱出諸侯大人來。”猜禽事“母雞生蛋”。

民國初,揭陽謎社紛紛成立,謎壇人才濟濟,劉秋甫、黃花香、黃林頭、林幼臣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抗戰期間,林悟生創“一生謎社”,林佑敘創“文光謎學研究社”,自任社長,社員達30多人。知名謎家有林奕芳、黃瑞芳、紀少亭、楊靜波、蘇文海、林逸風、彭占元、周文山、徐德貞、謝子敬等。逢年過節,游神賽會、新厝入宅、店鋪開張,均設謎台。1943年潮汕鬧米荒,縣長陳署木勾結奸商,囤糧居奇,加重災情,林悟生於衙前蘭香茶莊的燈櫥上畫一尊彌勒佛,左邊放一大米袋,右邊放一桿秤,題謎文: “我佛本慈悲,米貴袋小開,不顧民餓苦,只愛自己肥。”猜時人名一。此謎以木秤上鑽銅星,會意為“銅(諧音陳)鑽(諧義‘署’)木。”直諷陳署木不顧民生,中飽私囊,表達民眾對貪官污吏無比憎恨,大快人心。陳署木惱羞成怒,將林悟生綁進大牢,後迫於民憤,怕眾怒難犯,才予以釋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揭陽的燈謎會猜活動得到黨政部門的扶持,空前活躍,文化單位每年春節都印發燈謎資料,提供給城鄉民眾射猜。每逢節日周末,許多地方都開設謎台,由陳逸風、紀少亭、許日華、謝德才、黃壽山、周文山、葉子云、紀日舟等名家輪流主持。

改革開放後,揭陽燈謎組織與外地130多個燈謎組織經常聯繫交流,還邀請各地前來開展聯猜活動。1983年至1984年,《汕頭日報》辟《謎壇鼓點》專欄,選介潮汕謎人佳作,揭陽王紹寬等9位作者被選介。王紹寬還陸續在《廣西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知識窗》、《智力》、《新村》等10多家省級報刊發表謎作近300則;榕城區文化館楊銳(謎號寄隱)還出版燈謎作品精選集《寄隱陶情》;榕城區文化部門還舉辦過全國燈謎函寄會猜,被載入全國謎壇大事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