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挑戰:壓力如何塑造我們》是湖南文藝出版社於2018年出版的圖書作品,作者是[英]伊恩·羅伯森,譯者是龔思齊。
臨床心理學家和認知神經科學家伊恩·羅伯森在《挑戰:壓力如何塑造我們》一書中,以40多年的研究為基礎,揭示了大腦對認知的反應是怎樣形成的。並回答了下面的問題:壓力始終是好事嗎?《挑戰:壓力如何塑造我們》的研究針對我們怎樣和為什麼應對壓力的問題,提供了用處。
作者簡介
伊恩·羅伯森(IanRobertson)是神經科學家和訓練有素的臨床心理學家,是都柏林三一學院的心理學教授,原先是劍橋大學休斯廳的研究員。
目錄
1工程師為什麼要在公路上設計彎道?
對人類大腦來說,最難完成的事情之一就是保持警覺。在公路上修建一個簡單的彎道,可以讓無聊的駕駛體驗變得足夠有新意,抑制睡意,分泌去甲腎上腺素。
2紐西蘭的一場地震教我領悟了關於尼采何事
所有殺不死我的東西不光會讓我變得更強大,甚至還會讓我變得更優秀。壓力是把雙刃劍,它既可以打擾和抑制你的能力發揮,也可以助你提升能力,讓你的表現幾乎完美。
3羅丹與守門員
即使不知道自己正走向哪個方向,也應該始終具備著“堅持到底”的行事立場。不論接下來將會發生什麼,你都要在讓你心生絕望的逆境中堅持到底。能做到這一點,可能就是人類精神的精髓所在。
4性與吊橋
當你站在一條又高又晃的橋上時所產生的“心動感”,絕非某種催情藥。而是因為恐懼觸發大腦的“戰鬥或逃跑”反應機制,從而造成心跳加快、多汗以及肚子疼等人體反應。
5壓力將怎樣讓你變得更聰明?
壓力會迫使你提高自己的思維活躍程度,所以說它其實也存在著一些潛在的良性方面的特徵。這些壓力著實是種挑戰,而且它能增強你的大腦思維,強化你的認知能力。
6太過幸福也未必是好事?
為了在逆境中變得更強大,你必須去找到自己身上那個能夠很好地平衡內心的臨界點。當有壞事發生的時候,你會得到成長抑或是沉淪,這取決於你內心貼近與迴避之間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