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棒
所謂指揮棒,顧名思義,是有導向性和目的性的。
指揮棒效應
可以說,體現了管理者的意志和好惡,也夾雜著管理者的目的與用心,一把手的指示、言論、行為無一不在起著驅動作用。
更多的時候,我們只能期待一把手是位品德與能力兼備的好領導,象焦裕祿那樣防災抗災、團結下屬的一把手,只要他的手指向哪裡,下屬和民眾就會眾志成城、不畏艱難地奔赴抗災前線。有時,指揮棒也會蛻變成如張治安那樣迫害同僚致死、陷害下屬及其親屬的黑把手,棒子點到哪裡,幫凶們就欺騙、迫害到哪裡。
通俗示例
讀國小時上音樂課,老師拿著一根筷子樣的小棒棒在空中揮舞著,同學們按照這小棒揮舞的節奏或快或慢地唱歌。我從那時起領教到指揮棒的厲害。隨著讀書資歷的加深,我逐漸感覺到另一種指揮棒的作用,常常是哪一科要考了就拚命複習哪一科,把其它科目放到了一邊。到了高中一年級,學校本來照顧我們這一班級開英語課,但是大家知道高考時這一科計入總分不多,所以就只是在課堂上聽一聽,課後懶得背單詞和複習,一學期後大家對這一科根本不感興趣,特別了解到我們這一屆高考英語只計入30分總分後,大家便紛紛要求學校停開這一門課程,結果這一門課程真的在我們班消失了。回想起來,“指揮棒”對我們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的影響是挺大的。我曾經為這種逐利行為感到羞恥。但是,參加工作後,看到別人是這種逐利行為有過之而無不及,自己也慢慢熟視無睹了,進而自覺地加入了逐利行列。前些年評中級、高級職稱要考外語,內容主要是外語譯成漢語,在“指揮棒”的“指揮”下,我拚命背誦指定教材的譯文,考中級時兩本英語教材、考高級時四本日語教材的譯文都背得滾瓜爛熟,結果都順利通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