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道效應

在管理心理學中,人們把經過“拱道”而使人產生積極心理反映的現象,稱之為拱道效應。

概述

這是英國心理學家德·波諾首先在《思維的訓練》一書中提出的。 他在分析教育是否在傳授思維技能時指出,學校猶如一個拱道,名牌學校就會產生積極的拱道效應,即一串優秀人物走進拱道,從拱道里就會冒出一串優秀人物。在這裡拱道除瞭望著他們通過外,實際上什麼作用也沒有起。這是說,名牌學校造就的優秀畢業生,並不是因為教學出色而造成的,主要是學校的品牌以及招收進了最好的新生。這種分析也不無道理,它的影響有時確實是極其微妙,當然它絕不是起決定性作用,否則我們辦學校就不要努力了。

產生原因

但是,奇妙的拱道效應儘管不是起決定作用,但它畢竟還是發生了。它是怎樣發生的,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一般認為,有如下幾種原因:

一是學校的聲譽在起作用。是名牌學校的,學生、教師都有一種自豪感,他們的自尊需要得到了滿足,乾起事來勁頭十足。特別是名牌學校的學生,他們更是得意洋洋,他們都是競爭中的勝利者,是從幾人甚至幾十人中競爭取勝的,因此,他們總是十分珍惜這一來之不易的榮譽與機會,他們常常會在較快的心情中學習,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他們的學習比較自覺、主動,不需有人來監督,更不需要用“棍棒”來逼讀。因為他們時刻想著,只要自己努力,前途就會與前幾屆學生一樣有出息,有奔頭。因此,在這種氣氛下拱道效應就十分明顯。然而,一般學校的學生完全是另外一種情況,精神不振,自暴自棄。他們認為,自己反正走錯了門,升不上好學校,將來也別想再深造,也成不了大材,何必那樣苦讀呢?再說用功了又怎么樣?前幾屆學生不都是個個名落孫山。這種學校的教師校長也這樣,提不起精神,拿不起勁來,他們也都認為:“只要派出所不找上門,家長不來告狀,我們的工作成績就很出色了。”“我們的任務就是不讓學生出問題,不要讓他進監獄,最後發張文憑了事,其他的我們別去做美夢了。”這樣的一種學生定位,這樣的一種精神面貌,這樣的一種學風,要想產生積極的拱道效應的確是困難的,它只能起消極的拱道效應。

二是學校的優生在起作用。名牌學校招生,多數是優生,儘管在中國小實行的是“就近入讀”政策,但在劃片入學區域時,有些行政部門已經考慮了這個因素,而且不定期有一些擇校生,一般來說,名校只收成績較好的。高中而言優生效應就十分明顯,各校收的都是優生,而普通高中、職校多數是“較差”的學生。現實中無法這樣實驗,如果人們普遍認為較差的學生進入名校,出來的都是優秀學生,那么,名校的教育質量真的不錯,這主要要歸功於領導有方、教師水平高了。但目前情況不是這樣,名校幾乎都是較優秀的學生,在拱道的影響下產生了自我的激勵作用,因而產生了拱道效應。

三是拱道的染缸作用。名校的學生多數是優秀的,但也有一些是比較“差”的,那么,這些學生又是怎樣變好的呢?很重要的是這種學校拱道的染缸作用。名校的染缸把學生染好了。這如古人說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些學生常年在優生的榜樣影響下,在名校的無環境化下,自尊心得到了滿足,自我肯定感也增強了,自信心也更足了,努力學習的行為也多了,長此以往,學習不上去那才叫怪呢!可見,白布浸染缸不可能是再白的了。也就是發生了拱道效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