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星圖

拜耳星圖

拜耳星圖是由德國的律師和天文學家拜耳(Johann Bayer)創作,拜耳星圖是由詞根Urano和metria構成的,Urano來自希臘神話中的天神(Uranus)和天文女神(Urania),代表“天”,而metria是“測量”的詞根,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測天圖”。

歷史沿革

Uranometria星圖的第一版出版於1603年 ,在當時,Uranometria星圖以其高度的科學性和完美的藝術性為星圖學樹立了全新的標準。拜耳在繪製Uranometria星圖時使用的恆星的位置來自那個時代天文學界的一項史無前例的成果——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的觀測結果,儘管當時還沒有望遠鏡,但第谷·布拉赫測量的許多恆星的位置精度達到了1′,正是高質量的位置資料使得Uranometria星圖的精度甚至超過了很多現代的普及星圖。

發展歷程

Uranometria星圖由51 幅銅版印製的星圖和一部含有1709顆恆星數據的星表組成,其中當時的48個傳統星座每個一圖,另有兩幅索引圖和一幅著名的南天星座圖。首次將12個南天的新星座繪入星圖,並使其廣為傳播是拜耳的一大功績。這12 個南天星座是由荷蘭航海家凱澤爾(P. D. Keyzer)創設的,並一直延用至今。在Uranometria星圖中拜耳還用小寫希臘字母按照每個星座內恆星亮度的大致順序標註亮星,如仙女座中最亮的星稱為“仙女α”,這種為亮星命名的方法至今仍在廣泛採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