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招遠市志》 招遠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
宋桂俊 主編 閆堯晟 劉家國 孫聚喜 王興明 副主編
北京 方誌出版社 2008年8月 1732千字 1130頁 398元
ISBN 978-7-80238-311-1
主要內容
該志為1991年出版的《招遠縣誌》的續修志書。為全面反映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上限定為1978年,部分內容根據需要適當向前追溯,下限截至2002年底。
招遠市位於山東半島西北部,總面積1433.18平方公里。1131年(南宋紹興元年)由掖縣羅峰鎮升置為招遠縣,取“招攜懷遠”之意。1992年3月撤縣設市, 由省直轄,煙臺市代管。2002年,轄10個鎮3個街道和1個經濟開發區,全市724個行政村,20.73萬戶,57.23萬人,人口平均密度399人/平方公里。人口以漢族為主,另有滿族、蒙古族、哈尼族、回族、朝鮮族、壯族等24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542人。
招遠處於膠東低山丘陵地帶,山區、丘陵分別占總面積的32.9%和38.4%。東北部的羅山山脈群山環翠,峰巒疊嶂,主峰海拔759米,為全市最高峰。 境內共11個流域160餘條河流,多為源短流急的時令河,大沽河和界河分別為長度最大和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 13.5公里海岸線略呈凹形,均為海蝕作用的沙岸,平緩細膩,為天然的海水浴場。礁岩中盛產刺參、梭魚、對蝦及三疣梭子蟹等。
境內為暖溫帶季風區大陸性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適於北方水果生長和“龍口冬粉”生產加工。
境內自然資源豐富,已發現各類礦產22種。黃金資源遍布全境,是膠東西北成礦區帶的重要集中區,黃金藏量占全國已探明儲量的五分之一。與羅山主峰挨肩而立的玲瓏山,藏量富,品位高。白銀多與金礦伴生,已探明獨立銀礦床1處。螢石、鉀長石、石英石分布廣泛,大理岩、石墨、磁鐵礦也極具開發價值。花崗岩集中分布在張星鎮東北部山區,出露面積大,完整性好,易開採。招遠溫泉約形成於2.3億年前,位於招遠城區東部,是國內少有的市區溫泉。出水口泉溫高達95℃,泉水礦化度高,藥物化學成分豐富,含有20多種微量元素,是國內罕見的高溫、高礦化度、極具醫療價值的混合型溫泉,對20多種疾病有較好療效。主要旅遊景點有羅山國家森林公園、班仙洞旅遊區、濱海度假村、黃金博物館、溫泉旅遊區等。
招遠歷史上是個傳統的農業縣。80年代開始,特別是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沿海開放縣(市)之後,招遠縣在改革開放中探索前進,走出一條振興崛起的成功之路。在1991年第一屆中國綜合實力百強縣評比中位居第七十位,1992年第二屆評比中位居第六十五位,1994年第三屆評比中躍居第四十一位。傳統的農業縣,逐步發展成為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第三產業為補充的各業協調發展的新興城市。進入新世紀,按照新的指標重新評定全國百強縣市,2000年招遠位居第七十一位,2001年位居六十四位,2002年位居六十二位。2002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0億元, 農村經濟總收入362億元。全市完成稅收6.01億元,一般財政收入6.52億元, 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3.3億元。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86.4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64億元。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 招遠人民立足當地優勢, 以“黃(黃金)”、“白(冬粉)”、“紅(紅富士蘋果)”三大產業為主,加快特色產業發展,形成鮮明的地方經濟特色,先後被命名為中國紅富士蘋果之鄉、中國金都和中國冬粉之都。
招遠市黃金開採歷史悠久,有史記載始於宋朝。1985年,全縣地方採金產量突破10萬兩,上繳利稅8026萬元,比1978年增加7.9倍。1986年11月招遠黃金冶煉廠建成投產,全縣形成探、采、選、冶配套的黃金生產體系。1988~1990年,招遠同中國黃金總公司進行“七五”後三年黃金生產建設投入產出總承包,黃金工業發展迅速,黃金產量大幅度增長。 1991~1995年,全市黃金產量平均每年以6%的速度遞增,1995年全市地方黃金產量突破30萬兩, 黃金企業繳納各種稅金及發展基金3億多元,有力支持了全市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1996~2000年,地方黃金產量年均增長6.92%。 2000年, 全市黃金總產量達42.58萬兩, 保有地質儲量達303噸,比1995年增加28噸。進人21世紀,招遠制定和實施“中國金都”發展戰略,黃金及其相關產業充滿生機, 持續穩定發展。2002年1月中國黃金協會命名招遠市為“中國金都” 。是年,全市地方黃金採選規模12361噸/日,生產黃金45.97萬兩(約占全國黃金產量的8%),黃金工業實現總產值73.28億元,占全市工農業總產值的35.2%;實現利稅7.24億元,占全市利稅總額的38.3%;上繳市、鎮財政1.32億元。
招遠是龍口冬粉發源地和主要產地。綠豆冬粉生產發端於明朝,19世紀以後逐漸興盛。80年代後,招遠人民大力發展傳統產業,實施“水中撈銀”工程,冬粉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綜合效益持續增長,逐步實現機械化、電氣化及電子化生產。2002年,全市冬粉生產企業153個,從業人員3.8萬人,年產冬粉13萬噸,銷售收入7億元,出口創匯9347萬美元,出口量約占全國總量的80%。產品暢銷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2年9月,招遠市被中國農學會授予“中國冬粉之都”稱號。1982年後,“塔”牌龍口冬粉先後被評為省優、部優、國優產品,並獲國際食品最高質量“金桂”獎,為全國鄉鎮企業中第一個獲國家、國際獎的產品。煙臺金華冬粉有限公司的“雙塔”、金城股份公司的“絲寶寶”以及華龍冬粉公司的“塔林”牌龍口冬粉先後獲得山東省著名商標稱號;“雙塔”、“金珠”、“雲珠”牌龍口冬粉1995年底被命名為山東傳統名特食品;“雙塔”牌龍口冬粉4次獲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牌獎。
招遠自然條件適宜水果生產,為中國果業優勢產區之一。1952年,開始發展成片果園。1980年春從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引進紅富士蘋果接穗,在全國最早開始培育紅富士蘋果。隨後通過農民王寶瑛研究的快速育苗法大面積開發,到1985年全縣蘋果面積發展至7051公頃,在全國建成第一個紅富士蘋果生產基地。1995年3月,招遠被首批百家中國特產之鄉命名宣傳活動組委會命名為中國紅富士蘋果之鄉。2002年,全市果園面積15356公頃, 果品總產量1.6億公斤,全市農民人均果品收入1250元,占農民人均收入的28.6%。
1949年以前,境內工業處於手工業發展階段。20世紀50年代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手工業社逐步升級轉廠, 形成工廠化生產。1978年, 縣內社辦以上工業企業125個,全部工業總產值1 7573萬元。1979年後,以三級(縣、公社、村)聯營企業為首,逐漸推行經濟責任制,擴大企業自主權。1986年後,不斷深化企業改革,全面實行廠長負責制和廠長任期目標責任制,積極推行承包經營、資產經營、租賃經營等多種形式的責任制,以科技進步為中心,大搞技術改造,新建、擴建和改造一大批骨幹企業。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占據工業經濟的半壁江山。外商及港、澳、台投資經濟,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聯營經濟等各種經濟類型工業得到發展,大、中、小型企業齊頭並進。1992年起,以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有步驟、分階段地實施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企業兼併聯合、租賃拍賣、分立剝離等多種形式的改革。按照“產業抓骨幹、企業抓集團、產品抓名牌”思路,著力進行結構調整和產品最佳化,組建企業集團,培植骨幹企業。2002年,全市建立起冶金、橡膠、 化工、機械、建材、紡織、電子等29大工業行業,行業小類200多個,形成以黃金採選、橡膠、紡織、建材、化工、電子、冶煉為支柱的行業結構。全市工業企業單位1831個, 工業總產值247.7億元,產品銷售收入202.12億元,工業增加值62.55億元,利稅總額23.74億元。大、中型企業發展到32個,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23個。1978~2002年, 在全部工業總產值中,國有工業平均每年遞增13.8%,集體工業遞增22.5%。
1978~2002年, 招遠市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5.19億元,基本建設投資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7.77%。基建投入加大,為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巨大貢獻。更新改造投資始於1979年,並以每年60%多的速度遞增,提高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城鎮集體投資從1972年開始,1982年後進入高峰期。農村集體經濟逐步壯大,形成具有一定競爭力的鄉鎮經濟。其他經濟成分和個人投入1985年開始異軍突起,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房地產業1988年起進入發展高峰,增加新的經濟成長點。帶動建築業蓬勃發展。1986年建築業年產值超過億元,2002年達到7.5億元。
城市建設力度加大,基礎設施日趨完善。1978年縣城建成區3.49平方公里,1992年擴大到7.2平方公里。1992年撤縣設市,城市建設進入嶄新時期。相繼建成城東河萬國博覽城、府前廣場、東關商貿城等一大批精品工程,城市供熱、污水處理、城市公交等現代化城市公用基礎設施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1998年5月通過國家衛生城市驗收。2002年,城市規劃區面積6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5平方公里。 城區道路總長131公里,初步形成“五縱六橫內外環”的現代化城市交通網路。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0%,綠地率31%。連年榮獲山東省“‘齊魯杯’創建現代化城市先進城市”稱號。2002年12月被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授予“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稱號。
科技工作逐步得到重視和加強。1978年後,縣委、縣政府在發展地方經濟中,注重以科技為先導,多次制定優惠政策,採取得力措施,發展科技事業,培養科技人才,廣泛招賢納士,扶植高、精、尖、新企業和項目發展,最佳化農村經濟結構,培育發展高教、優質農副產品品種。90年代,實施“科技興招”戰略,對有突出貢獻的知識分子予以重獎。1994年,招遠市被國家科委評為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市,列為全國首批高效農業示範區,被省科委確定為全省科技興市綜合試點縣市。1996年,在全國科技實力百強縣(市)評比中,招遠市名列第十六位。2002年,全市經省以上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22家,國家火炬計畫重點高新技術企業2家。
招遠市民風淳樸,社會比較安定。20世紀80年代後,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大礦業秩序整頓力度,努力營造安定祥和的經濟發展環境。先後被評為全國村民自治模範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先進市、全省精神文明先進市、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市。
1978~2002年,招遠由一個傳統的農業縣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開放型、花園式”新興城市。面對機遇和挑戰,市委、市政府正帶領全市人民勵精圖治,努力打造中國金都品牌,把招遠建設成為一座富強、美麗的現代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