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高度水棲,除了產卵以外,常年生活於水中,故而四肢特化為像海龜那樣的鰭狀肢,這在淡水龜類中也是絕無僅有的。鼻部長而多肉,形似豬鼻,故而有了“招財龜”的美譽。成龜背甲

由於分布狹窄,地處偏僻,招財龜曾一度被認作是世界上最稀有的水龜之一,但後來的研究表明,招財龜在其原產地是頗為普遍的,然而其具體的種群數目前尚未有人統計和報導。
招財龜,自2004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將招財龜列入世界10種瀕危動物之後(排名第五位),其身價一路飆升,更進招財龜一步增加龜友們對它的追捧和寵愛。
形態特徵
招財龜是長相最為奇特的淡水龜之一。其背甲較圓,呈深灰色,橄欖灰或棕灰色,

頭部大小適中,無法縮入殼內。眼睛的後方有一條灰色的條紋。鼻子豐厚多肉,並且很長,形同豬鼻。
四肢為了適應水生生活而特化為鰭狀,也不能縮入殼中。在每一側前肢的近中點處都有兩枚明顯的爪甲,亦為其特徵之一。
尾部偏短,背面覆蓋著一列新月型的鱗片,這些鱗片從尾巴的基部至尖端逐漸縮小。尾部下方的兩側長有明顯的皮膚皺褶,經大腿根一直延伸到後肢。
雌雄鑑別
成年雄龜的尾部比較長大,泄殖孔的位置也比較靠後;而雌龜性的尾部則較短小。
產地與棲息環境
招財龜分布於澳大利亞北部,伊里安查亞南部和紐幾內亞

生活習性
招財龜是高度水棲的淡水龜類,能長期地在深水中生活,極少上岸,因此是龜類中的游泳高手,泳姿矯健優雅,倒游更是它的絕技。
成年的招財龜十分好鬥,在飼養中如果沒有足夠的藏身地,會使它

在飲食方面,招財龜是十足機會主義者,遇上什麼就吃什麼,若非營養不夠,它們很少會主動捕食。
除了產卵以外,常年生活於水中,屬於高度水棲的爬行動、雜食動物,但幼龜偏肉食性,食量較大,生性好鬥。成年雄龜的尾部比較長大,泄殖孔的位置也比較靠後;而雌龜性的尾部則較短小。
飼養管理
飼養容易不能有化學物質滲出。不需要陸地,不需要加熱射燈。但是建議要設定爬蟲專用的UV-B燈管,以便在沒有日照的情況下,龜體骨骼能夠健康生長。

由於招財龜是高度水棲的,因此幼龜可以直接養在魚缸里,但成龜的體長可達50cm左右,這是每位飼主在選擇飼養招財龜前應該要預計到的。
招財龜沒有曬背的習性,也很少上岸,所以若非出於繁殖的需要,魚缸里可以不鋪設陸地。儘管在原產地,招財龜生活於底部鋪著沙礫和淤泥的水域中,但人工

對於招財龜這樣一種常年生活在水中的龜類來說,水質的好壞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必須配備水過濾裝置,並可安裝紫外燈,抑制水中的細菌和黴菌的生長,以減少皮膚感染的發生。通過對豬鼻原生地的考察,人們發現這些地區的河床底部富含石灰質,從而導致河水呈弱鹼性 (pH8.0-8.3)。這就足以證明 pH8.0-8.3 的弱鹼性硬水是飼養豬鼻的最佳水質。至於水溫,則必須保持在26°C和30°C之間。
有研究表明,招財龜喉嚨部位的乳頭狀突起能夠從進入口內的水中吸收氧氣,功能類似鰓。故而筆者推薦在水族箱裡增加氣泵,提高水的含氧量,這會有利於龜在水下進行氣體交換。
食性
招財龜是十足的雜食動物,而略微偏向於植食,因此平時可投餵蔬菜

幼龜則偏向於肉食性,因此可多餵些魚蝦,牛肉,蚯蚓,紅蟲等動物性餌料,以滿足其生長所需。由於招財龜的肢體特化呈鰭狀,不利於撕扯食物,故投餵前要切成適當的小塊,以便龜的吞食。幼龜一般不喜植食,但有些飼主認為它們會比較喜歡粟米,香蕉,梨等甜度較高的蔬果,另外也可試餵苦草,金魚藻,菊花輪藻等各種水生植物,以利平衡營養。
紅色警告;千萬不能與清道夫(幹活的)混養,以免破壞其皮膚表層,導致皮膚潰爛。
繁殖
在原產地,每年7月到10月之間的旱季是招財龜的繁殖季節,成年的雌龜於夜間爬上岸邊的沙丘,然後挖出深約20cm的洞,每窩產7-19枚卵(也有作者稱7-39枚),

人工繁殖招財龜成功的報導極為少見,已經成功孵化招財龜的那些飼養者發現它們呈現出溫度依賴性的性別決定現象,也就是說,性別決定於卵在孵化時的溫度。溫度保持在27.7-30°C時,卵里孵出的是雄龜(另有作者稱,32°C時雌雄各半,低半度即全為雄性,高半度即全為雌性,條件似乎過於苛刻,不太可信)。其孵化期由60到70天不等。人工飼養的龜苗生長十分緩慢 。
珍稀程度
招財龜是《華盛頓瀕危動物保護國際公約》被列在附錄二的限制貿易動物,野生的數量十分有限,但在人工繁殖下則數量龐大。
購買注意事項
一是豬鼻要挑活潑愛動,拿到手上腿腳要有力氣;
二是眼睛要睜著的,閉眼的不要;
三是皮膚要乾淨無腐皮,跟爛桃似的不要;
四是看水,如果賣家那裡的水質很差,估計龜體已經可能受到細菌的感染;
五最好能當場吃東西。
六挑選好龜後,請教賣家平時給龜的食物,免得回去還要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