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堤
安龍縣城清代是南籠廳、府和興義府治所。為了保護城垣、防止洪澇,同時也為溝通海子東西兩岸,方便行人,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安龍鎮游擊招國遴(番禺人,字尋峰),捐銀二千兩、率工匠開山採石、挖泥抬土,經一年多時間,築起長27米、高3米、寬2.5米的石堤,橫亘於田野上。後人譽為"仿白堤","肖蘇堤"。為了紀念招國遴,取名"招堤"。經歷屆地方官員的不斷培修,招堤漸成為名聞遠近的風景勝地。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南籠府知府楊匯倡議,在長堤兩側遍植垂柳,並在堤西端金星山麓造朱樓畫廊數幢,其中有一座三層閣,題額"巍然紫府"。後因年久失修,閣毀。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興義府知府張鍈將招堤加高一米許,在堤側開闢水池數畝,遍植荷花。並在金星山上修建"半山亭"、"省耕亭"和"挹秀亭",十里荷花、漫天碧葉的景觀也由此形成。
介紹
同時修復八十餘畝荷花池、池中建造水泥拱橋和梯形拱橋各-座,建五座賞荷亭。亭仿清代造型,黃瓦紅柱,與原修諸亭閣渾然一體。修得後的招堤,有巍然聳立的"涵虛閣",幽靜雅致的"一覽亭"、"半山亭"以及《半山寧》碑刻等等,且有無數楹聯,令人賞玩不盡。 由招堤向北,有長渠5公里,綠柳成行,流水潺潺。渠水匯入,即面積600畝的天然湖-綠海。綠海歷來是遊人泛舟、垂釣之地,湖邊多怪石、溶洞。距招堤0.5公里的玉屏山麓,有明永曆帝朱由榔駐蹕安龍時三個夭折幼子的墳墓--"三王墓"。離招堤約400米,有為紀念辛亥革命先烈王憲章修建的"豹皮亭"(取後梁王彥章"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之義),武昌起義領導人中,唯王憲章是少數民族,當時擔任副總指揮,犧牲時年僅26歲。招堤旁的魁星山麓,建有革命烈士陵園,四季翠柏蒼松,碧水長流。招堤被列為貴州十大風景之一,1985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又核定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