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1-7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無毛,略具棱,有棘刺,刺長5-20毫米;冬芽赤褐色。葉卵形或菱狀卵形,偶為三裂,長5-14厘米,寬3-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至圓形,表面深綠色,背面綠白色,無毛或被柔毛,側脈4-6對;葉柄長1-2厘米,被微柔毛。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為球形頭狀花序,單生或成對腋生,具短總花梗;雄花序直徑0.5厘米,雄花有苞片2枚,附著於花被片上,花被片4,肉質,先端肥厚,內卷,內面有黃色腺體2個,雄蕊4,與花被片對生,花絲在花芽時直立,退化雌蕊錐形;雌花序直徑1-1.5厘米,花被片與雄花同數,花被片先端盾形,內卷,內面下部有2黃色腺體,子房埋於花被片下部。聚花果近球形,直徑約2.5厘米,肉質,成熟時桔紅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500-1500(-2200)米,陽光充足的山地或林緣。
地理分布
產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各省區(北達陝西、河北)。朝鮮也有。日本有栽培。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果可生食或釀酒;
使用價值
莖皮纖維可以造紙;嫩葉可以養幼蠶(四川農村均以嫩葉養幼蠶,據說,老蠶食用拓樹老葉,吐絲光澤不美觀);木材心部黃色,質堅硬細緻,可以作家俱用或作黃色染料;
藥用價值
根皮藥用;
觀賞價值
也為良好的綠籬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