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烏爾

拉烏爾

eration silen Marlen

Raoul Walsh
出自CineWiki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拉烏爾·沃爾什

姓名拉烏爾·沃爾什 

拉烏爾拉烏爾

Raoul Walsh
出生日 1887年3月11日
出生地 美國紐約
逝世日 1980年12月31日
逝世地 美國加州Simi Valley
國家/地區 美國
職業 導演
製片人
演員
拉烏爾·沃爾什(Raoul Walsh),又譯拉烏爾·華許,美國著名導演,1887年3月11日生於紐約,卒於1980年12月31日。本名阿爾伯特·愛德華·沃爾什(Albert Edward Walsh),業內暱稱為“Uncle”。
生平
沃爾什本是紐約的一名舞台劇演員,但很快轉入電影行業。1914年,他成為大衛·格里菲斯(David W Griffith)的助手,同年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片《The Life of General Villa》。《一個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n)中,他扮演了殺死林肯的兇手。1924年,由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和黃柳霜主演的《The Thief of Bagdad》令他享有盛譽。1928年,沃爾什在拍攝《In Old Arizona》前不久因受驚野兔撞破汽車擋風玻璃而失去了右眼。隨後執導了歷史上第一部70毫米膠片的寬銀幕電影《大追蹤》(The Big Trail),由當時並不知名的約翰·韋恩(John Wayne)主演。

沃爾什於1964年告別影壇,其間共導演了100多部電影,涉及的類型廣泛。

沃爾什還是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研究院(AMPAS)的創始人。他的弟弟是默片演員喬治·沃爾什(George Walsh)。
電影特徵
沃爾什的電影中通常具有以下特徵:

貧困的工人階級角色;
將有錢人描寫為貪婪、邪惡的化身,視窮人為無物;
男主人公要有個搭檔;
強勢女性角色在男人的世界裡脫穎而出;
主人公為保護弱者而奮鬥;
男主人公活力四射,對異性有吸引力;
配角可能被影射有異常的性取向;
鼓吹信仰寬容,反對宗教歧視;
批評酗酒;
反戰態度;
反對種族歧視;
對貧苦工人階級的關注和反對宗教歧視據稱源自沃爾什的導師大衛·格里菲斯。

電影年表
[編輯] 導演
The Life of General Villa (1914), directorial debut
Regeneration (1915)
Evangeline (1919)
The Thief of Bagdad (1924), produced by and starring Douglas Fairbanks, and featuring Anna May Wong
What Price Glory? (1926), his most successful silent movie
Sadie Thompson (1928), in which he acted alongside Gloria Swanson
The Big Trail (1930) with John Wayne; early location movie in widescreen
The Man Who Came Back (1931) with Janet Gaynor and Charles Farrell
Wild Girl (1932) with Charles Farrell, Joan Bennett, Ralph Bellamy, and Eugene Pallette
Klondike Annie (1936) with Mae West and Victor McLaglen
The Roaring Twenties (1939) with James Cagney and Humphrey Bogart
Dark Command (1940) with John Wayne, Roy Rogers, and Gabby Hayes
They Drive by Night (1940) with George Raft, Ann Sheridan, Ida Lupino, and Humphrey Bogart
High Sierra (1941) with Ida Lupino and Humphrey Bogart
They Died with Their Boots On (1941) with Errol Flynn and Olivia de Havilland
Manpower (1941) with Edward G. Robinson, Marlene Dietrich, and George Raft
Desperate Journey (1942) with Errol Flynn and Ronald Reagan
Northern Pursuit (1943) with Errol Flynn
Gentleman Jim (1943) with Errol Flynn and William Frawley
Objective, Burma! (1945) with Errol Flynn
Pursued (1947) with Robert Mitchum and Teresa Wright
White Heat (1949) with James Cagney and Edmond O'Brien
Colorado Territory (1949), a remake of High Sierra with Joel McCrea, Virginia Mayo, Dorothy Malone, and Henry Hull
Captain Horatio Hornblower (1951) with Gregory Peck and Virginia Mayo
Distant Drums (1951), remarkable for its innovative sound effects
Blackbeard the Pirate (1952) with Robert Newton, Linda Darnell and William Bendix
The Tall Men (1955) with Clark Gable and Jane Russell
The King and Four Queens (1956) with Clark Gable and Eleanor Parker
Band of Angels (1957) with Clark Gable, Yvonne DeCarlo, and Sidney Portier
Esther and the King (1960)
Marines, Let's Go (1961)
A Distant Trumpet (1964), final film.

拉烏爾·杜菲

杜菲 (1877-1953年) 簡介:

拉烏爾·杜菲出生於法國的勒阿弗爾,逝於弗卡爾基埃。杜菲14歲時打工,業餘上美術夜校,23歲時獲得一筆可觀獎學金赴巴黎波拿巴路美術學院入博納畫室學畫。那時羅浮宮大師們的藝術令他害怕,真正和他商討藝術的是凡·高。當他1905年看到了馬蒂斯的《華麗·寧靜與快樂》一畫時說道:“在這幅畫前我懂得了全部繪畫道理以及它存在的意義,看到素描和色彩所反映出來的神奇想像力,印象派的寫實主義失去了對於我的魅力。”從此他放棄了早期風格成為野獸派中的一員大將。
31歲的杜菲開始為塞尚以構成對待物象形體的觀點所吸引,他與布拉克一起研究構成,他們以形體構成為主,所有形象都被幾何形化。另一方面他們又引進立體主義分析性構圖,其色彩也僅限於土黃、藍綠與灰色。這只是一個短暫的實驗而已,很快又回到喜愛的裝飾性色彩和精緻的素描結合的畫風中去。
杜菲是位快樂的畫家,他愉快地觀察、想像和創作,從不放棄感覺世界的真實性,他能通過作品描繪自己內心的活動。他以大量的方塊、長方形、三角形和卵形,意到筆隨地組織和展現觀察的魅力。在他的作品中,所有的物象都具有清晰的輪廓、動勢和節奏,但又都是藝術的真實,而非自然真實。畫家通過線條和顏色,直接向我們傳達他的個性和感情。他的畫
不是通過所畫對象本身去訴說,而是通過再創造的藝術形象感染觀者。
杜菲從不看重榮譽,他只是一個為畫畫而活著的畫家,他以其對現代藝術的貢獻受世人注目。

拉烏爾(Raoult F M 1830—1901)

法國化學家,從事溶液性質的研究。自1867年至1901年逝世為止一直任格勒諾勃大學化學教授。拉氏發現了水溶液的冰點降低與溶質的摩爾分數成正比。他研究了電解質溶液冰點降低,其結果為阿侖尼烏斯提出的電解質在溶液中以離子存在的理論提供了佐證。拉烏爾最有價值的發現是溶劑與溶液平衡時的蒸氣壓與溶液中溶劑的摩爾分數成正比,現稱為拉烏爾定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