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歷程
康熙八年,授鑲黃旗滿洲都統。十三年,吳三桂叛,授鎮東將軍,駐防兗州,甫至,而耿精忠叛,犯浙江。詔往署杭州將軍,與平南將軍賚塔、總督李之芳共籌防禦。賊窺金華,遣副都統沃申、副將陳世凱等擊卻之;復犯台州,寧波、紹興皆騷動。上命康親王傑書為大將軍,貝子傅喇塔為寧海將軍,統師援浙,拉哈達以都統參贊軍務。十四年,擊處州賊,連下松陽、宣平。十五年,從康親王徇福建。精忠降,即導我師攻鄭錦。時漳州、泉州、興化三府為錦所據,遣其將許耀以三萬人逼福州,拉哈達率師擊之,破其壘十四。其冬,傅喇塔卒於軍,授拉哈達寧海將軍。十六年,與賚塔合軍攻興化,克之,其將郭維藩以仙遊降。耀奔泉州,復據以堅守。拉哈達率銳師宵加之,漏未盡,梯入,斬耀及諸偽官,入城撫定軍民。是時錦連敗,還廈門,泉州、漳州二府及海澄等十縣皆復,降將四百、兵四千有奇。移師略潮州,叛將劉進忠亦降,乃還守福州。
十七年,錦將劉國軒陷海澄,復犯泉州,斷萬安、江東二橋,扼長泰、同安諸隘,南北援絕,泉州幾不守。拉哈達駐漳州,詔責其不亟援海澄,趣戴罪赴泉州難。拉哈達議自長泰入,會江漲,軍阻水。侍讀學士李光地方居憂在籍,乃遣使導師出間道,自南靖道漳平趨安溪,遂薄泉州,圍乃解。國軒築壘濱海東石地,當金門、廈門道。十八年,拉哈達遣沃申攻克之。十九年,與巡撫吳興祚自同安至潯尾,分兵渡海,拉哈達居中,興祚自左,總兵王英自右,並趨廈門。賚塔與總督姚啟聖,提督萬正色、楊捷,總兵黃大來師來會,三面合擊,賊不能支,遂克廈門。復進攻金門,其將吳國俊等迎降,錦與國軒走歸台灣。詔召康親王還京,命拉哈達與副都統馬思文守福州。
二十一年,撤滿洲兵還京,追論失守海澄罪,部議降世職為三等,並罷官,上以拉哈達從康親王平福建有勞,留都統任。二十四年,致仕。四十二年,病卒,恤如制。
人物經歷
十七年,錦將劉國軒陷海澄,復犯泉州,斷萬安、江東二橋,扼長泰、同安諸隘,南北援絕,泉州幾不守。拉哈達駐漳州,詔責其不亟援海澄,趣戴罪赴泉州難。拉哈達議自長泰入,會江漲,軍阻水。侍讀學士李光地方居憂在籍,乃遣使導師出間道,自南靖道漳平趨安溪,遂薄泉州,圍乃解。國軒築壘濱海東石地,當金門、廈門道。十八年,拉哈達遣沃申攻克之。十九年,與巡撫吳興祚自同安至潯尾,分兵渡海,拉哈達居中,興祚自左,總兵王英自右,並趨廈門。賚塔與總督姚啟聖,提督萬正色、楊捷,總兵黃大來師來會,三面合擊,賊不能支,遂克廈門。復進攻金門,其將吳國俊等迎降,錦與國軒走歸台灣。詔召康親王還京,命拉哈達與副都統馬思文守福州。
二十一年,撤滿洲兵還京,追論失守海澄罪,部議降世職為三等,並罷官,上以拉哈達從康親王平福建有勞,留都統任。二十四年,致仕。四十二年,病卒,恤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