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文學中的現代主義

拉丁美洲文學中的現代主義

拉丁美洲文學中的現代主義開始於19世紀末,結束於20世紀初,先後持續30年左右,在拉丁美洲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正文

拉丁美洲的現代主義文學運動開始於19世紀末,結束於20世紀初,先後持續30年左右,在拉丁美洲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拉丁美洲第一個具有民族獨立性質的文學運動,也是本大陸對世界文學的第一個有獨創性的貢獻。這個運動不僅席捲中美、南美和加勒比海各國,而且影響波及西班牙以及歐洲的其他國家。
現代主義文學運動的產生基於兩種思想傾向:第一,在獨立戰爭後,由於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拉丁美洲各國的政權仍操在大莊園主和帝國主義的手中,一部分知識分子因看不到出路而悲觀、消沉,逃避現實。第二,由於民族主義的影響,在文學上急於擺脫西班牙殖民主義的傳統束縛,創造自己的民族風格。
現代主義文學運動主要表現在詩歌方面。它的特點可以概括為:迴避內容的社會意義;講究形式美和節奏的音樂性;追求幻想的意境和感傷的情調;描寫雅致的珍品和異國的風光。
最早在作品中表現出現代主義風格的詩人是墨西哥的薩爾瓦多·迪亞斯·米龍(1853~1928)。“現代主義”這個名稱是由墨西哥浪漫主義詩人胡斯托·謝拉·門德斯(1848~1912)為古鐵雷斯·納赫拉(1859~1895)的詩集所作的序言中首次提出的。
現代主義詩歌運動的發展分為3個時期:前期、魯文·達里奧時期和後期。
1888年詩集《藍》發表之前為前期。這一時期的主要詩人除上述的米龍和納赫拉外,還有古巴的何塞·馬蒂(1853~1895)、胡利安·德爾·卡薩爾(1863~1893),哥倫比亞的何塞·阿森西翁·西爾瓦(1865~1896)和秘魯的曼努埃爾·貢薩萊斯·普拉達(1848~1918)。他們大多為國家的苦難而憂傷,為命運的乖蹇而哀嘆,作品感傷氣氛濃重。以幻想的景物追求逃避現實的效果,所以古希臘和印度、中國、日本等遙遠的東方國家成為他們任意想像的素材。為了追求“純粹的美”,天鵝、孔雀和百合花等是他們經常描繪的對象。
尼加拉瓜詩人魯文·達里奧(1867~1916)是現代主義詩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3部詩集:《藍》(1888)、《褻瀆的散文》(1896)和《生命與希望之歌》(1905),標誌著現代主義詩歌的成熟階段。
後期現代主義也稱作“新世界主義”。不少詩人以美洲大陸作為題材,著重個人抒情,渲染生與死的神秘,否定天鵝、仙女和盛宴作為美的象徵。比較著名的詩人有:阿根廷的萊奧波爾多·迪亞斯(1862~1947),萊奧波爾多·盧貢內斯(1874~1938),迭戈·費爾南德斯·埃斯皮羅(1870~1912);智利的佩德羅·安東尼奧·貢薩萊斯(1863~1903),古斯塔沃·巴列多爾·桑切斯(1868~1930),維克多·多明戈·西爾瓦(1882~1960);墨西哥的阿馬多·內爾沃(1870~1919),恩里克·貢薩萊斯·馬丁內斯(1871~1952);哥倫比亞的伊斯梅爾·恩里克·阿爾西涅加斯(1865~1938),吉列爾莫·瓦倫西亞(1873~1943);玻利維亞的里卡多·海梅斯·弗雷雷(1868~1933);烏拉圭的胡利奧·埃雷拉·伊·雷西格(1875~1910);秘魯的何塞·桑托斯·喬卡諾(1875~1934) 。其中,貢薩萊斯·馬丁內斯、萊奧波爾多·盧貢內斯和桑托斯·喬卡諾是反對“外來主義”和“純粹的美”的中堅分子,對“新世界主義”的形成與發展有較大的貢獻。
現代主義在散文方面,最著名的作家是烏拉圭的何塞·恩里克·羅多(1871~1917),其代表作是《愛麗兒》(1900)。
1910年墨西哥民主革命爆發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運動日趨高漲,一掃知識界的悲觀消沉情緒,現代主義詩歌運動隨之衰落。到1920年左右,基本宣告結束,但其藝術風格對今日拉丁美洲詩歌仍有影響。

參考書目

Rufino Blanco Fombona,El modernismo y los poetas modernista,Madrid,192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