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漾濞彝族自治縣漾江鎮,地處漾江鎮西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27.00 公里,交通方便,距縣48公里。轄雙澗、澗桿、雀山、坪尾等11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76 戶,有鄉村人口1006 人,其中農業人口1006 人,勞動力528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528 人。全村國土面積 54.10 平方公里,海拔2459米,年平均氣溫16.6℃,年降水量1053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白芸豆、蕎子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566.45畝,人均耕地1.6 畝,林地 44,700.00 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81.5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600.00 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農業 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566.45 畝(其中:田0.00 畝,地 1,566.45 畝),人均耕地 1.56 畝,主要種植 核桃 等作物;擁有林地 44,700.0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000.0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14.91 畝,主要種植 核桃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0.00 畝,其中養殖面積 0.00 畝;草地 20,500.00 畝;荒山荒地 11,187.90 畝,其他面積 3,195.65 畝。有 無 等資源。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181.50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36.10 萬元,占總收入的 %;畜牧業收入 24.70 萬元,占總收入的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315 頭,肉牛 30 頭,肉羊 288 頭);漁業收入 0.00 萬元,占總收入的 %;林業收入 120.70 萬元,占總收入的 %;第二、三產業收入 0.00 萬元,占總收入的 %;工資性收入 0.70 萬元,占總收入的 %。農民人均純收入 600.00 元,農民收入以 農業 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0.70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1 人(占勞動力的 %),在省內務工 1 人,到省外務工 0 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核桃 (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 國外。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120.70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核桃 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 產業。擁有企業 0 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 0個;專業合作組織 0 個,其中,已登記註冊 0 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 0人 。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376 戶,共鄉村人口 1006 人,其中男性 514 人,女性 492 人。其中農業人口 1006 人,勞動力 528 人。該村以××、××族為主(是××、××族混居地),其中 族 彝族 人, 族 人,其他民族 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0 人(人員名單附後),占人口總數的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1006 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 %;享受低保 90 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6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 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 25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3 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個,人畜混居的農戶 89 戶,占農戶總數的 %。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280.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12 人,在校學生 人,距離 鎮中學5.0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90 人,其中小學生53 人,中學生37 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0 個、圖書室 0 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0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年被 評為 等等。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230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1,566.45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0.00 畝。已(無)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 0.00 元(勞均 0 元)。年末集體總收入 0.00 萬元,有固定資產 0.00 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0.00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 a (自行管理,委託管理),定期開展(尚未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否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 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 。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當前有兩個小組公路不通,交通不便,有的農戶電不通,居住離集市較遠,條件差,飲水質量差,影響健康,困難是:年收入較低,生活水平不能提高,加上高海拔山區農作物收成不好。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搞好公路維修,解決農戶飲水質量問題和不通電,公路要爭取項目投入發展,主要發展產業:以核桃和白芸豆及畜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