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雙調]折桂令·述懷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萬鶚
作品體裁:散曲
作品原文
[雙調]折桂令·述懷① 問先生底事窮愁,② 放浪形骸, 笑傲王侯。 不隱終南,③ 不官彭澤,④ 不訪丹丘。⑤ 搔白髮三千丈在手, 算明年六十歲平頭。⑥ 天許奇游, 尋月蛟門,⑦ 看雨龍湫。⑧
作品注釋
①折桂令:曲牌名,又名蟾宮曲、天香行、步蟾宮、秋風第一枝等。句式為七四四、四四四、七七、四四四四。十二句八韻。增字變化靈活。
②底事:何事。
③終南:終南山,在陝西省西安市西南。唐代不少人到終南山歸隱。也有不少人在這裡取得“隱士”名聲,受知於朝廷而被聘召,人稱“終南捷徑”。
④不官彭澤:不肯為生活求取一官半職的意思。晉代陶淵明曾為彭澤縣令。他說不能為五斗米折腰,便辭官回家。
⑤丹丘: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⑥平頭:即齊頭,不帶零頭的整數。
⑦蛟門:山名,在今浙江寧波市東面的海中。
⑧龍湫:指瀑布。
作品賞析
此曲一開始即問:“問先生底事窮愁”,下文卻完全沒有回答,只大談作者在窮愁潦倒生活中的種種表現,輕蔑仕官之情,溢於言表。“問先生”三字用得俏皮,加強了曲中自我嘲弄的味道。二至六句,說明對生活的態度。“放浪形骸”就他自身的活動言,“笑傲王侯”就對待權貴言。作者既反對半心半意地歸隱,反對為五斗米折腰,也反對求仙得道。這五句連用四字句式,一氣呵成,斬釘截鐵。第七句用李白《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的詩意,暗承首句提到的“窮愁”,透露磊落不平的情緒。第八句既說明進入晚年,別無他求,又表明年將“耳順”,已領悟了人生。《論語·為政》篇:“六十而耳順。”據鄭玄注,所謂耳順,是“耳聞其言,而知微旨”。此句強調即將平頭六十,參透世事,也就補足了“放浪形骸,笑傲王侯”的原因。末三句正面抒發懷抱。詩人希望“奇游”,希望能玩月於大海之中,看雨於瀑布之下,希望能領略大自然豪雄的意境以及無所掛礙一往無前的氣慨。而欣喜這樣的景色,實際上寄寓著對“放浪形骸”生活的追求。此曲天縱放逸,吐氣如虹,筆力不凡,詩人胸中丘壑,在縱橫馳騁的筆意中和盤托出,坦露無遺。
作者簡介
萬鶚(1692-1752),清代文學家,字太鴻,號樊榭,浙江錢塘人。康熙年間(1662—1722)舉人,與朱彝尊同為浙西詞派主要作家。精通遼宋史實。著有《樊榭山房集》、《宋詩紀事》、《遼史拾遺》等。又與查為仁合撰《絕妙好詞箋》。散曲有《樊榭山房北樂府小令》一卷。存小令八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