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折克行,生卒年待考。北宋邊將。字遵道,折御卿重孫。府州(陝西府谷)人。曾供職軍府。西夏入侵環慶時,他從河東出師救援,搶占葭蘆川(保德西南),斬敵400餘人,招降1000多戶,獲馬畜上萬匹。因功升為知府州。朝廷討伐西夏,折克行率部為先驅。西夏大酋咩保吳良率萬騎來戰,折克行待敵過山隘時突然襲擊,大破夏兵,殺咩保吳良。鎮守葭蘆川,築八寨,多謀善斷,能克敵制勝。守邊30年,愛護士兵,出奇制勝,戰功最多,人呼"折家兵",官至秦州觀察使。卒後贈武安軍節度使。
《宋史》中,折氏家族世襲府州刺史200餘年,一代又一代折家男子,幾乎參加了抗擊契丹、消滅北漢、抵禦西夏的所有軍事行動,而在一場又一場的戰役中,他們大多充當先鋒與統帥,尤其是西夏崛起後,折氏家族更是陷入了與西夏漫長的苦戰之中,前仆後繼,血灑疆場,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折家名將。
折家第五代 折克行,與西夏軍戰於葭蘆川,“斬首四百,降戶千,馬畜萬計,諸老將矍然曰:‘真折太尉子也!’”折克行之子折可適,更是智勇雙全,“未冠有勇,馳射不習而能”,是天生的戰鬥高手,被時人嘆為“真將種也”,他武藝高強,又有計謀。有一年夏軍十萬人入侵,折可適通過諜報,知道了敵人烽火台守衛士兵的姓名,然後假扮夏軍首領,呼喊這些士兵的名字,把他們騙下來,一個個殺掉。敵人沒有烽火台傳遞訊息了,於是折可適玩了一把大迂迴閃擊戰,帶八千騎兵繞到敵人背後,大砍大殺一番,差點活捉了夏軍統帥、戰爭狂人梁太后。 。
正史記載
《府谷縣誌》:折克行 字遵道,繼閔子。熙寧三年(1070)夏軍進攻慶州(甘肅慶陽),朝廷命種諤合鄜延、河東兩路大軍築羅兀城以牽制之,時克行及其叔父繼祖皆在軍從行,諤使克行以兵3000護糧道,戰葭蘆川,斬400,招降千戶,獲牲畜萬計。元豐元年(1078)因其兄克柔有病不能將兵,遂以克行知府州。四年(1081)夏,西夏政變,國君秉常失位被囚,母后梁氏攝政,人心浮動,宋軍乘機發動五路大軍分道致討。克行的府州兵屬五路之一的河東路,隸統帥王中正節制,王部將張世距舉克行率其番兵同行,朝議以克行守郡不可離去,而克行自願率部落子弟3000人為大軍前驅。河東兵按原計畫赴夏州(故址在今靖邊縣白城子)與鄜延兵會師,已後於人,所獲甚少,且食盡。張世距被命班師,以克行作後衛,夏軍尾追至俄枝盤堆,克行反身接戰,大敗夏軍,殺其酋咩保吳良。奔襲宥州(定邊境內),克行部為先鋒,一夜克之,與張世距領兵2000發掘夏人窖藏糜谷,遇夏兵`人戰而勝之,斬900餘級。夏人畏折氏,雖屢以舉國兵力進攻宋土,而其用以備御麟府的左廂兵則從未敢調離他用,足見折家牽制夏軍是有成效的。元豐五年(1082),克行先後二次率部敗夏人於青崗嶺和廝羅川。六年(1083)又敗夏軍於三角嶺(佳縣北),斬鈐轄吳埋保等。元佑二年(1087)以番兵破夏軍於怒摩川。六年(1091)會諸將出折水川,大敗夏軍,斬千人有奇。紹聖三年(1096),夏軍數十萬入攻鄜延,陷金明寨,直抵延州城下。克行奉詔出師牽制其後,進至駱駝嶺(神木縣西)。四年(1097)為照應涇原路進築堡寨,出師至長波川,焚盪族帳,夏人不敢近邊耕牧。太原知州孫覽重修葭蘆城(佳縣),克行護築照應,陳兵禿尾河,佯作西討的態勢,夏軍猶疑不敢擾築來攻。城工完竣,又入津慶川、橫龍川,殺夏兵3000。元符二年(1099),孫覽又進築寧邊、彌川、太和、神泉、三交、烏龍、寧河寨、寧和堡、通秦寨、通秦堡共10堡寨,於是河東與麟府至鄜延道路始通,從而麟府與鄜延連成一片,不再孤絕一隅,克行參與規劃督役,出力尤多。崇寧年間(1102~1106),夏軍逼近府州,克行令其二子擊退之。折克行於大觀年間(1107~1110)病死,贈武安軍節度使。克行在邊行政將兵30多年,身經大小百七十戰,殺敵盈萬,俘百人,招降數千家,羌人呼為“折家父”。政和元年(1111)葬府州天平山。
《宋史·列傳第十二》:克行字遵道,繼閔(折繼閔)子也。初仕軍府,無所知名。夏人寇環慶,種諤拒之,詔河東出師為援,克行請往。諤使以兵三千護餉道,戰於葭蘆川,先登,斬級四百,降戶千,馬畜萬計。諸老將矍然曰“真折太尉子也。”擢知府州。
秦兵討夏國,張世矩將河外軍民,克行與俱。廷議謂守臣難自行,詔克行選兵隸世矩。克行抗章願率部落先驅,未報,即委管鑰而西。大酋咩保吳良以萬騎來躡,克行為後拒,度賊半度隘,縱擊大破之,殺咩保吳良。師還自劾,釋不問。王中正出塞,克行先拔宥州,每出必勝,夏人畏之,益左廂兵,專以當折氏。
太原孫覽議城葭蘆,諸將論多不合,召克行問策,即頓兵吐渾河,約勒部伍,為深入窮討之狀,敵疑不敢動。既訖役,又入津慶、龍橫川,斬級三千。
詔河東進築八砦,通道鄜延。延帥遣秦希甫來共議,克行請兩路併力,以遠者為先,希甫曰:“由近及遠,法也。”克行曰:“不然,事有奇正。今乘士氣之銳,所利在速,故先遠役,以出其不意,若徐圖之,士心且怠矣。”希甫持不可,並上二義,卒用克行策。城成,諜言寇至,軍中皆戒嚴,克行止之曰:“彼自擾耳。”已而果然。
克行在邊三十年,善拊士卒,戰功最多,羌人呼為“折家兵”。官至秦州觀察使,卒,贈武安軍節度使。子可大為榮州團練使、知府州。從子可適。
墓葬
折克行神道碑
折克行神道碑西距繼閔碑出土地點數十米,是1976年夏在府谷縣楊家溝西堬頭折氏墳園西部從地下一米深處的建築物廢墟中清理出來的。原樹立地面,近年倒跌溝中,僅留龜座於溝沿。值此古碑即將埋沒之際,縣文化局奮力搶救,重新掘出,和繼閔碑一同運往西安碑林保存。
克行碑豐大壯偉,青石質,長326厘米,寬140厘米,厚45厘米。下端有突出的嵌納在龜座中的方形榫。碑身前後兩面刻字,碑文四周雕有連綴牡丹花紋的邊欄。碑左右兩側雕滿牡丹蔓草花紋。碑的正面記克行家世事功;背面內容分上下兩部分,上半截是給折克行擬定諡號的呈文,下半截開列其所統轄各寨寨主姓名。各部周邊亦有花紋作框欄。